殺死你的短訊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殺死你的短訊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因為短訊、因為MSN,文字復興最終沒有來,文字民粹亢奮代之,翻天覆地,肆無忌憚,創意無章,畸俗不避,粗亦有道,甩頭甩骨,妙趣橫空,生吞活剝,目標為本,百無禁忌,大鳴雜放,越刁越好,除笨有精,過癮驚奇,人人倉頡,短寫萬歲!網路和手提電話令「語言另類電子化」,日常吹水網上浪花片片,商務往來在線磋商聯誼、談情說愛SMS春色無邊,蜚短流長text個無法無天。NielsenCompany的市場調查顯示,在2008年第四季,美國的青少年每月平均收發短訊2272個,差不多每日80個,更每年以奮不顧身的速度100巴仙倍增,不停打打打睇睇打打打,texting是現代人生活的很大部份,連成年人也承認對手機沉溺難捨難控猶如中降強迫症。

隨時危害健康。
殺人的兇器有很多種,武器類:槍、刀、棍、摺櫈;裝修類:電鋸、「水喉通」、士巴拿、鎚仔,有形有實,一旦勢色不對情況有異,你會懂得對攻擊性武器警覺防避。不必多講沒有那麼惡形惡相有些無色無相有的懂得偽裝的謀殺類危險品還有:謊言、野心、貪心、勝利、脂肪、膽固醇、色誘、溫柔……等等,都不是這些,想說是今時今日,短訊,殺人。
短訊的極樂,生悲。新科技衍生新罪孽,網路欺凌(Cyberbullying)之後請正視:NoTexting&Driving。小心。
醉酒駕駛,車禍害人,影響一生,Drink&Drive的不必要愴痛悲劇已經太多,撞毀了多少人生、人命,輾碎了多少個夢想、家庭;有鑑於電子傳訊產品滲入生活,亦已有案例血迹斑斑,英美正積極宣傳"Don'tTextandDrive",更有公民教育廣告片驚嚇性強調「短訊害人,揸車時咪攪」。片中一車少女柴娃娃在途上,司機邊駕駛邊打短訊,一不留神,砰隆轟!轟!轟!轟!生死時速釀成三車相撞,過程恐怖血流披面畫面駭人,死傷枕藉者有人家的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母……絕對引起不安以收阻嚇作用,在YouTube的瀏覽量近180萬開畫前配警告字句,推出後引起廣泛討論又被廣泛投訴血腥過度。SusanSontag說"photographscannotcreateamoralposition,buttheycanreinforceone",這個血腥廣告的影像大概有雷同之效,警惕駕駛者路上的道德責任。
UniversityofUtah的研究發現在模擬駕駛測試中,Text&Drive的司機炒車的機會比正常高8倍;TheVirginiaTechTransportationInstitute指出行車中發送短訊的貨車司機比不用短訊的容易造成或接近造成交通意外的機會率高23倍!收發短訊,令司機雙眼離開路面大概5秒,在高速公路上那兌換率是100碼,一念天堂一念地獄,5秒、100碼,足夠多少人雙程來回天堂地獄多少次?
"Iflookscouldkill",絕對。看一個短訊,代價不是五毫子可以是五條人命。以過來人的身分,我自首懺悔兼鄭重告訴你,我試過在駕車塞車時收發短訊,高危程度是喉頂纓槍+行鋼線的9倍,差點造成意外,自此嚴戒。
美國多個州份已有道路安全組織促請政府立例禁止司機駕駛時使用短訊,要求立法制定駕駛時收看或發出短訊的罰則,越來越多證據力指Text&Drive甚至比Drink&Drive更易引致車禍。親愛的香港政府,在第一單轟動悲天的Text&Drive車禍來之前,你已被提醒。
先知先覺,好過用人命來換醒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GE8LzRay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