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如此:立竿見影 - 潘源良

源來如此:立竿見影 - 潘源良

歐洲足協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在歐霸盃中正式採用底線裁判,為這項賽事提供更佳的球證制度。從第一個比賽日的情況看,底線裁判的效果極佳,必將會在未來的大賽或主要聯賽中,落地生根。
底線裁判的主要工作,是在底線附近注視比賽中球門前面的情況,並用對講機即時向主裁判滙報。大家都知道,球門前、禁區內,往往是最關鍵的位置,過去單憑主裁判與旁證配合執法,確實會有許多「盲點」;現在加入了底線裁判,每個動作都起碼有3位裁判覆蓋3個視點,效果自然立體得多。
首天賽事中所見,底線裁判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在士砵亭作客海倫芬一役中,簡利拿門前解圍,皮球是否已入白界,底線裁判提供了具權威性的決定。而里爾的杜蒙特,在華倫西亞門前的越位入球,也被底線球證看得一清二楚;雖然這件工作,旁證是足以勝任的,但多了一個佐證,到底有益無害。

減少無謂爭拗

歐霸盃的首天比賽中,僅有4場賽事各出現了一球12碼判罰,當中3入1宴客,沒有太大的爭議性。但在24場賽事中,僅出現4個極刑,其實比例偏低,這可能與底線球證存在的阻嚇作用有關。
須知最好的制度,是不着痕迹的制度;最好的裁判,是不介入賽事的裁判。底線裁判的出現,肯定對存心插水或博懵犯規的球員起了警惕作用,把可能出現的爭議性判決撲滅於萌芽狀態。雙方球員放下了不軌企圖,全心全意比賽,球賽得以暢順進行,無謂的爭拗與停頓大幅減少,確實很好。
底線裁判制度除了對賽事有貢獻外,對球證的接棒栽培,也可產生幫助。由於毋須劇烈跑動,這個崗位可以由經驗豐富的年長球證擔當,他們對年輕力壯的主裁判,絕對可以提供金石良言。
這樣簡單有效的制度,唯一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為甚麼要我們等了這麼久才得以落實呢?
文:潘源良
有線足球評述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