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人數10萬 疑警報大數屯門煙火不璀璨

觀賞人數10萬 疑警報大數
屯門煙火不璀璨

【本報訊】國慶煙火昨晚將平日漆黑一片的屯門海面照耀得色彩繽紛。多年來都要長途跋涉出市區觀賞維港煙花的新界西居民,終於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就地觀賞,警方估計有接近10萬人到場觀賞,但不少人發覺,煙火終不及煙花精采,大失所望。 記者:張文傑、麥志榮、鄧愷欣

耗資300萬元的「國慶銀花耀屯門煙火滙演」,分為8幕,分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東亞運動會主題曲、《東方之珠》、《龍的傳人》、《黃河協奏曲》、《獅子山下》、《愛在香港》及《Wonderland》8首樂曲為主題。
對正煙火發放海面的屯門海濱花園,昨晚7時許已擠滿了市民,有居民更乘船出海觀賞。屯門居民呂小姐與鄰居,一起包船出海觀賞煙火,她興奮地說:「第一次現場睇,好開心!」
歷時20分鐘的煙火8時開始,7艘躉船在海面上發放高100米、闊600米的煙火,規模已是歷來最大。但不少人在開場後才發覺煙火始終不是煙花,不但發射高度較低,花式較少,更沒有高空連環爆發的壯觀場面,無法引起現場觀眾歡呼拍掌,令氣氛變得較冷淡。有人在完場前5分鐘已開始離場,更有人喝倒采:「冇嘢睇嘅!」

小朋友發現自己出現在鏡頭中,開心程度更勝於看到煙火升起。黎樹雄攝

警方為配合煙火表演,在屯門實施封路措施,惹來不少市民的不滿。

「同維港煙花冇得比」

居於元朗的「拍友」崔先生,每年出市區拍攝維港煙花都佔不到有利位置。昨日6時,他已到場霸到頭位,原本甚為高興,但看表演後,他認為煙火要花300萬元物非所值。
黃小朋友更直言非常失望:「煙火比想像中矮,爆發都比想像中弱!」天水圍居民郭小姐表示:「只得最後一幕最好睇,同維港煙花冇得比!」但也有觀眾感到滿意,一家十口到場的鄭先生表示:「現場氣氛幾好。」

一串煙火在海面升起,圖案簡單,令不少市民感到失望。

封路措施被指擾民

警方為配合煙火表演在屯門實施的封路措施引起部份居民不滿,愛琴海岸居民宋小姐昨晚7時駕車回家,到小欖時已被警員截停,被迫冒抄牌風險將車胡亂泊在路旁,步行20分鐘回家。她批評:「唔係人人要睇煙火,封咁多路,太過擾民!」
過往多次遊行都低估人數的警方昨日在公佈人數時又出現「作數」疑雲。警方事前估計,屯門海岸會有10萬人觀賞煙火。昨晚滙演結束後,記者向警方查詢,警方最初表示只有4.28萬人到場,但其後又更正,指有接近10萬人,前後相差一倍。
另外,今日多個地區繼續有國慶活動,其中油尖旺區上午10時有國慶巡遊。

觀眾評價

《水準一般》
崔先生:煙火水準同幻彩詠香江差唔多,花300萬元應該可以放幾次。

《不過不失》
黃小朋友:今年係國慶60周年,以為煙火滙演會出現60字樣,點知冇得睇。

《出乎意料》
郭小姐:今晚嘅煙火滙演不過不失,我住得近,所以嚟睇都OK。

今日各區大型活動及遊行

時間:09:15am-12:30pm 主題:佛教界慶祝建國60周年祈福會 地點:銅鑼灣東院道11號佛教黃鳳翎中學

時間:10:00am 主題:油尖旺區賀國慶迎東亞巡遊滙演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廣場

時間:10:00am 主題:沙田巡遊迎國慶 地點:沙田運動場

時間:01:00pm 主題:同賀國慶迎東亞,油尖旺社區藝術日 地點:尖沙嘴海洋中心對出

時間:02:00pm 主題:西貢區欖球嘉年華活動 地點:西貢鄧肇堅運動場

時間:03:00pm 主題:煮河蟹大遊行抗議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地點:灣仔駱克道公園遊行至政府總部

時間:03:45-05:00pm 主題:離島區議會歡慶國慶海陸巡遊大滙演 地點:東涌文東路公園至東涌發展碼頭

時間:06:30pm 主題:領匯客家文化節開幕典禮 地點:樂富中心二期露天平台

時間:07:00pm 主題:中西區賀國慶迎東亞牌樓亮燈儀式 地點:皇后像廣場北面噴水池旁

資料來源:活動主辦團體

特稿
酒店食肆受益 生意勁升八成

不少市民到屯門欣賞國慶煙火滙演,直接帶旺屯門一帶的商場、食肆及酒店生意。黃金海岸酒店及商場的食肆,預計生意較平日勁升八成,酒店住宿套餐加價三成,也告訂滿。
信和物業管理商場推廣總經理蘇蔡潔蓮表示,國慶煙火對黃金海岸酒店及商場的生意帶來極大幫助。其中酒店房間及食肆在一星期前的訂座已經爆滿,預計入住率較平日多六成,酒店食肆生意更會多八成;黃金海岸商場的人流也較平日多兩成至11萬,營業額上升一成半。

兩輪晚市早訂滿

蘇蔡潔蓮指,酒店特別為煙火滙演推出1,588元住宿套餐,包括一晚可以欣賞煙火滙演的海景住宿房間連兩位自助晚餐,價錢雖然較平日貴三成,但也是一早爆滿。市民在商場及酒店消費,更可參加即抽即中大抽獎,獎品包括半價餐飲券及高達500元超市購物禮券。
位於屯門碼頭的新星海鮮酒家的梁主任亦指,兩輪晚市在一星期前已訂滿,預計生意達10萬元,較平日多4萬元,「雖然冇特別做套餐,但就預備多啲海鮮畀客人享用,因為嚟到食飯嘅客人一般都鍾意叫海鮮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