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颱風「巨爵」為香港帶來強勁的八號風球,面對着強風,市民提早下班下課回家時不免帶點狼狽。不過,讀者可曾想過,強勁的風力除了可令大家早點收工之外,更可轉化成電力、並帶來亮麗的投資回報?
根據滙豐銀行在今年年初時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金融海嘯中誕生的各國救市方案中,共有5120億美元屬於「綠色政策」,金額之巨史無前例,中美更是當中兩大龍頭,分佔2180億美元及1172億美元。
美國國會已通過了於未來10年內,加大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至整體用電量的15%,不少新能源股票如Vestas、Q-Cells和Suntech等,已出售其部份資產來加強資產負債表,為未來的發展大計做好準備。
成本具競爭力
不過,太陽能早前持續幾個月出現產量過剩,就算之後業界已逐漸減產,但由於許多合約的出貨時間都延遲至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庫存量仍然上升,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太陽能明年的情況雖會好轉,但現在仍處於觀望階段。
相反,風力相對於傳統燃料仍具成本競爭力,行業發展亦較為成熟,因此各國政府均大力推行風能發展,美國眾議院早前通過,於2010年至2014年間,合共批出10億美元發展風能,此舉對於行業的投資及技術發展極為有利。
其實,風能在美國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根據美國風能協會(AWEA)資料,早於4年前,風能的新增產能只佔美國新增產能不足2%,但去年所佔比例已升至42%,達8500兆瓦(見圖)。
至於中國起步雖然較遲,風力發電只佔全國總用電量的0.4%,不過發展可謂比美國更為神速。中國風能協會(CWEA)指,2008年新增產能同比增長89%,該會更預計今年的新增產能會翻一番,並佔全球新增容量的三分一。
貝萊德持續看好大型風力發電商,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資金雄厚,有條件大力建設風力發電場,最能受惠於未來的各項大型計劃。因此,若投資者有興趣參與新能源市場時,也不妨多加關注大型風力發電商。
貝萊德知多少:風車是雀鳥殺手?
坊間有傳言指,大量興建風車,可能會阻礙雀鳥飛行,甚致導致鳥兒死亡。不過AWEA報告卻指,在眾多導致雀鳥死亡的原因之中,原來大廈及窗戶是最常見的兇手,超過五成「命案」來自這些建築物;另外捕鳥高手貓兒則排行第二,至於被懷疑的風車,原來只低於1%。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