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從激進左派托洛斯基(LeonTrotsky)主義信徒成為美國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教父克里斯托爾(IrvingKristol),思想主導了美國現代政治和外交政策,影響力橫跨近40載,前日(周五)因肺癌併發症溘然長逝,終年89歲。
少年克里斯托爾經歷經濟大蕭條,1930年代入讀大學,立即成為激進左派、主張無產階級不斷革命的托洛斯基主義信徒。二戰後他投身出版界,曾當《評論》(Commentary)和《交鋒》(Encounter)等多份雜誌編輯,又主管出版社。這段時期他思想開始起了變化,逐漸對共產主義死心,改投自由主義陣營,但這不是他的終站。
倡向全球推美式民主
1960年代,新左派抬頭,罪案率和吸毒數字飆升,詹森總統提出的「大社會」(GreatSociety)口號崩潰,克里斯托離開自由主義,轉到保守派陣營,後來成為新保守主義的代言人。他曾說新保守主義是「在現實面前面壁的自由派」、「是被現實劫掠的自由主義者」。時任總統的喬治布殊(GeorgeW.Bush)前2002年向他頒授自由勳章,是美國對平民的最高嘉獎。
新保守主義尊崇個人自由;在經濟上主張市場機制;在外交上主張向全世界推行美國式民主和資本主義。1980年列根(RonaldReagan)當選總統,是保守主義的重大勝利。隨後12年新保守主義一度陷入低潮。但總統喬治布殊是克里斯托爾擁護者,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令新保守主義對美國外交的影響力達到巔峯。
奧巴馬(BarackObama)今年1月就職後,新保守主義暫時走到終點,克里斯托爾也因肺癌併發症溘然長逝。由他兒子威廉(William)擔任編輯的《標準周刊》(WeeklyStandard)說:「克里斯托爾的智慧、幽默與慷慨,令他成為幾代思想家和公務員的良師益友。」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