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國 - 林夕

家是最小國 - 林夕

昨天的題目叫《在忍辱偷生中乞討着無常的和諧》,寫了些個人童年家庭生活的感受,引來了一位認識的讀者來信開導一番。那是我的失敗,都表錯情了。向來沒有把專欄當博客來寫的心態,一些私人的事,管它對個人來說如天之大,提來作甚?偶爾一提,也不過作為寫眾人之事時援引的例子而已。
國慶歌之一《國家》不是唱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嗎?提到小時家事,也不過是感慨到家事有時也是國事的縮影。和諧的代價,如果要由家庭中的弱勢成員犧牲自己的利益,而利益又由家長們全掠奪去了,這和諧也是為家長的利益服務。這種大多數人忍辱偷生成全的和諧之家與和諧社會,才是恨意與對抗的溫床。睡在溫暖床上的人恐怕連睡在乾柴上也不自知,知道了也在家長聯會一損俱損的考量下,繼續說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
昨天寫那段童年往事,當然不值一提,值得記住的教訓,是那句「誰的權威不是因為集體慣性的退讓而壯大的」是的,父權除了藉由操經濟大權而建立,那如雷霆般的脾氣,也是由下面的人集體縱容,直到縱壞成專制家庭的君皇,那可是用整個童年少年換來的教訓。家庭間有親情在,弱勢者誤用戒急用忍還算是無可奈。可是國家的家長聯會的權力,可不能因容忍妥協而任它擴張。每個人都不想看見它發生的事情,除了家暴及其升級版,還有為一時之短安生假和諧,而讓人說中了那句老話:有甚麼樣的人民就有甚麼樣的政府。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