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波蘭斯基的《鋼琴戰曲》時,最震撼的不是被炸死廢墟的畢沙,是德軍對無辜平民的濫殺。他們隨意在人堆中抽出一個人,然後不由分說用手槍向他腦袋開槍。到死的一刻,枉死的平民都不知是為了甚麼。
看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最震撼、心酸的同樣是兵旅濫殺平民的白描。一九四七年三月,只有八歲的台灣現任副總統蕭萬長「眼睜睜看着全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愛的醫生,雙手縛在身後……然後一陣槍響,潘醫師倒在血泊中,血,汨汨地流。」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三日,一群山東中學的學生從廣州被船撤到澎湖。十七歲以上的被強制當兵。他們想收拾行囊離開,軍隊即以機關槍把他們押到操場中心聽司令官訓話。有一個同學勇敢的說:「報告司令官我們有話說!」然後走向司令台。姓李的司令對衞兵使了個眼色,「衞兵一步上前,舉起刺刀對着這個學生刺下,學生的血噴出來,當場倒在地上。」
一九四五年冬天,二十一歲的台北人許長卿到瀋陽火車站送別朋友。他看見一個婦女帶着四個孩子被七、八個蘇聯兵圍起來,「不顧眾目睽睽之下先將母親強暴,然後再對小孩施暴。」最後用機關槍把她們全部打死!
書中還有很多很多大時代的血淚小故事。若果龍應台不是寫書的,若果龍應台是個紀錄片監製或導演,這些片段大可以製作成一套史詩式的歷史紀錄片,可以跟BBC製作的二次大戰實錄、史太林格勒之戰等相提並論,甚至更有感染力,因為它多了一份對平民百姓的關切。真希望有人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拍成時事特輯或歷史紀錄片在電視上播映,這肯定比塗脂抹粉的《建國大業》更能讓中國人反思過去六十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