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周報72.65,逼近海嘯前高位73.98,如果再升10%,數字便是79.9,97年時的高位是100。影響地產市況因素甚多,連發展商及代理也會看錯,因此買與不買視乎用途及能力。
最近不少豪宅成交都破了近年紀錄,背後租金的回報更低於2厘,顯示買家並非以把物業出租為首選,而是等候物業價格上升時把物業賣出。此與一些買股的人,非以收息而以賺取買賣差價為主的方向相同,他們並不太關注租金帶來的現金流,因樓價升幅已可抵銷以往低水平的租金回報。
現在才入市的風險相對較高,因已累積一定升幅,入市者又要檢查一下自己的負擔能力,看自己的工作或是業務是否穩健,還有自己過往的眼光。有些人每次都是摸頂入市,到現在仍未翻身,亦有認識的朋友每每在低位入市成功,包括在沙士及去年底。
長遠升幅非投資理由
由去年低位56.71升至現在,升幅近三成,物業投資者多透過借貸,因此回報會更高,可達一倍,同期恒生指數亦升近倍,回報其實一樣,只是本金要求不同。
還有是投資的工具是否令你安心,投資物業甚少會輸光身家,但股票卻可以。當然股票長遠升幅會較高,但這不是投資股票的理由。不作分析,隨時變成大鱷點心。投資比重亦因人而異,我的投資組合以股票為主,但不表示每個人都以此為參考。
雷曼投資者如果取回七成款項,相信會投資於物業居多,是否參與賠償計劃,按各人情況不同。撇開對錯不談,投資者可想想,如果自己把本金投資於其他投資產品,經過金融海嘯後,會否仍保得住七成本金。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