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以來,經歷過好幾個中國變革、多災多難的大時代。今年香港賽馬會125周年的「歲月印記」展覽,展出的珍貴展品包括日治時期的彩票,見證着香港的賽馬會活動,無論是二戰時的香港淪陷,還是左派67年暴動,仍然是「馬照跑」。正好延續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保證本港回歸後「馬照跑」的承諾。 記者:林社炳、蔡建豪
於1884年成立的香港賽馬會,配合125周年紀念,昨日起在賽馬博物館舉辦「歲月印記」展覽,加入更多印證賽馬會的珍貴展品,供市民緬懷觀賞。
67年暴動宵禁沒影響
展館內劃成三個展區:香港賽馬會歷史展區,展出日本佔領香港時期取名香港競馬會發行的場內獨贏投注彩票,還有1942年發行的春季讓賽馬票。走到香港賽馬歷史展區,早期不同年份的男、女會員入場證章;最早追溯至1921年的馬票;五十年代的馬經;最難得是一代三冠馬王「翠河」的標本等盡現眼前。第三個名為「惠澤社群」的展區,顧名思義,當然是見證馬迷「鋪草皮」,做慈善公益的歷史場館。
賽馬會前主席夏佳理夫婦昨日應邀鳴鐘,象徵香港賽馬會125周年的「歲月印記」展覽公開展出。他細訴香港賽馬會歷史時說,香港賽馬會成立後經歷過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125年以來無論經歷過那個大時代,香港的賽馬活動從沒間斷過。他說,就算是67年暴動,當時只有跑日馬,沒有夜馬,晚上實施宵禁也沒影響。
隨着近年中國經濟發展,移居本港的內地富豪日益增加。他說,做馬主多少是個身份象徵,相信這些選擇移居本港的內地富豪,假以時日,很可能會買馬養馬,一嘗做馬主的樂趣。他不擔心出手闊綽的內地富豪,大灑金錢買來良駒。皆因他自己選馬不是看價錢,而是靠眼光,碰運氣。
展品介紹
-風水銅錢-
賽馬從業員多迷信,即使外籍人士也入鄉隨俗。80年代的著名外籍練馬師蘭尼,昔日在沙田馬房內放置了兩排招財進寶銅錢風水擺設(圖)祈求好運。
-早年馬票-
在賽馬彩池仍未全面發展前,馬票是彩金最吸引的投注玩意。馬票早在戰前的1921年已盛行,不同年代設計各有特色,直至70年代六合彩興起,馬票才全面取消。圖為1942年的春季讓賽馬票。
-老牌馬經-
馬經隨賽馬事業起飛變得百花齊放。早在1950年代,已有彷如今天「馬簿」一般的馬經,沈吉誠編寫的《老吉馬經》(圖),當時甚受普羅馬迷歡迎。
-絲質賽表-
賽馬展品中包括兩本1918年的周年大賽節目表(圖),絲質封面全出於人手製作,上面並繪有細緻的插圖,反映當年進入快活谷馬場的觀眾,是社會上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
-古董售票機-
在投注系統未全面電腦化之前,馬會場內場外的售票機均由人手操控(圖)。售票機的變遷,亦見證了馬會在全港各區開設投注站的歷程。
香港賽馬會125周年「歲月印記」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7月下旬,逢周二至周日及部份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三夜馬賽事日至下午7時30分
地點:跑馬地快活看台二樓賽馬會博物館
三個主題展區:香港賽馬會歷史、賽馬史和惠澤社群
展品:
‧各項盃賽的獎盃
‧早年賽事節目表及場內投注售票機
‧香港競馬會發行的場內獨贏投注彩票
‧首匹三冠馬王「翠河」標本及居所場景
‧八十年代練馬師蘭尼在沙田馬房的風水裝飾
‧早期掛在跑馬地馬場入口大閘的銅製馬會標誌
費用:免費
查詢電話:29668065
資料來源:香港賽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