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內地公佈一系列經濟數據,與中央政策相似,「有保有壓」!通脹數字仍見下跌,但城市固定資產投資、零售銷售、汽車銷售及工業生產,全部勝市場預期,尤以8月份新增貸款4104億元人民幣,更是遠高於傳聞不足3000億元之數。
經濟數據出現背馳
是否所有數據皆是那麼亮麗呢?內地出口連續第10個月下滑逾兩成,與房貸跳升6倍至1806億元人民幣對比,便不難猜想中央隨着下來要「保」哪一個範疇、要「壓」哪一個環節矣!貨幣供應M2亦按年急增28.5%,乃10年來最快。溫總雖表示不會胡亂更改基本政策及方向,但承認面對的金融風險依然存在。
花旗國又怎麼樣?傳媒只集中報道正面消息,如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高逾70水平,勝市場預期,但與此同時,第91家美國銀行倒閉;按揭斷供宗數按年增加18%,光是上月便有35.85萬宗,也是連續第6個月超過30萬宗,估計全年斷供數字將逾300萬宗之破紀錄新高;是日公佈零售數字,雖因為汽車舊換新計劃而錄得增長,但學生返回校園而增加之電腦及相關銷售情況,聽聞並不理想。
美國的失業率勢將突破10%、樓市未宜輕言見底、消費市道並無起色,試問這三大能夠支撐基本因素的關鍵原動力,皆嚴重與現時投資市場的「非理性亢奮」背馳,那又情何以堪?
此外,債市上周亦出現了殊不簡單的向好走勢。各主要貨幣的銀行同業拆息,除了澳元外,基本上自海嘯後持續創歷來新低,顯示各地基本面及通脹前景,實在是千瘡百孔。連最有機會率先於下季加息的澳元,其利率期貨引伸利率於上周急跌約50個基點,而其10年國債收益率,亦回落逾20個基點,顯示發達地區最優勝之地亦出現問題。澳洲過去兩個月的樓市成交回落、零售額明顯下滑、失業率有回升迹象,倘加上來季出口到中國,亦受中國的產能過剩、原材料囤積嚴重打擊,澳元這個商品及高息貨幣,將無以為繼。
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在華爾街海嘯後創出新高,竟也一度跌至3個多月低位3.27厘,反映對國債之需求,其實十分強勁;更不用說美國財政部本年發債2萬多億美元的破紀錄水平,非但沒有推高債息,也沒有受美元中長線貶值壓力影響,反映高風險資產的市場風險,悄悄地已令大戶作出部署。
紐元穿69美元見底
基本因素實在不比美國好的歐元,上周在基金經理放完暑假後,也升至本年新高。近兩個月走勢最強勁的紐元,好不容易衝破69及70美仙阻力,69.5美仙亦為61.8%黃金比率阻力,留意今日紐元若跌返69美仙之下,將顯示美元見底的機會頗高。
港股、期銅、滙豐控股(005)、中國移動(941)及美國中小企代表指數羅素2000,同樣抵達黃金比率阻力而先後回落。看漲股、外幣及商品的朋友,還請繫好安全帶。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