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防資產泡沫再生

任志剛:防資產泡沫再生

行將退休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日表示,一年後,金融市場似乎已回到海嘯前水平,令很多人「心雄」,他擔心金融與經濟之間的扭曲關係(即金融市場過於樂觀表現與仍然疲弱的經濟不符),仍會持續下去,他提醒公眾要吸取經驗,不要讓金融市場與經濟扭曲的關係故態復萌。
展望前景,他相信在政府寬鬆貨幣政策下,經濟有望平穩下來,在可見將來,各國若不適時從寬鬆狀態中退出,資產泡沫將再產生,當泡沫爆破,金融危機又會出現。但他指若太早退市,亦可能影響經濟復蘇步伐,因此時間掌握非常重要,對於在貨幣政策方面沒主動權的香港,他指情況更困難。
任志剛其後出席《國際銀行營運研討會》,他表示當市場失效無法自行找到適當平衡,並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時,當局便「有必要作出干預」,引入正軌,令金融體系回復正常,像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政府動用逾千億元入市殺鱷。

應獲賦予緊急應變權力

自由市場主義者一般會貶斥政府干預行動,另一邊廂,政界則要求當局要有合理解釋及必須正確無誤,才能行動,故往往花費不少時間才達共識。
任志剛認為,負責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的當局,「應獲賦予有必要時緊急應變權力」,冀能獨立及迅速採取行動,與此同時,亦必須設立具透明度及問責性的機制,確保權力受到適當制衡。
目前不少地區及國際論壇,都在檢討金融監管架構,他指各界需研究應否授權金融當局,在必要時獨立及迅速採取一些突破傳統思維的行動,保障公眾利益。
金融界稱,海嘯後美國推出多項救市措施,每每要通過冗長國會議事及聽證會程序,進度緩慢,影響效益。相反,本港模式主要經財政司司長決定,便通過外滙基金條例賦予權力,動用資金並授權金管局總裁執行,效率更佳。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