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如何捱過艱辛日子政府連環出招 商人度橋自救

港人如何捱過艱辛日子
政府連環出招 商人度橋自救

《金融海嘯一周年之無一倖免》
那段日子,幾乎人人遇溺,無一倖免。
雷曼兄弟倒下,觸發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財困危機,旗下友邦保險(AIA)保單持有人擔心受波及,出現本港罕見的退保潮。人心不穩,滋事分子乘虛而入,散播東亞(023)的不利謠言,令這間香港第五大銀行出現擠提,小存戶爭相取走積蓄,人龍良久不散。
金融市場動盪,銀行紛紛閂水喉。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推出「任五招」促使銀行「放水」,加上與政府推出「百分百存保」計劃,穩定人心,防範一旦有銀行倒閉而衍生的問題。後來政府推出中小企信貸計劃,為中小企提高擔保,以助中小企度過難關。
海嘯重創本港就業市場,大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捲走了1.2萬個打工仔的飯碗,倖存者則需承受減薪削福利之苦;工作難求,年輕人成失業重災區。市道呆滯,生意難做,商人度橋自救,一蚊雞重出江湖、消費券通街派。
本港銀行銷售的雷曼迷你債券,隨着雷曼破產,一夜之間成為本港逾萬名迷債持有人的噩夢,苦主們上街爭取賠償,實行長期抗爭。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不當銷售(mis-selling),今年初金管局發出7項指引予零售銀行,加強監管。
一年過去,本報訪問了雷曼苦主、打工仔、生意人、投資者、小存戶,看看他們如何走過這段艱難日子。
記者:蔡元貴 張文傑 謝明明 袁慧妍

泰林外判工轉行收入減

一場金融海嘯,淹沒泰林這間老牌電器行,當時數十名失業的泰林冷氣維修外判工,現時各散東西,部份做回老本行,但仍未追回被拖欠的數十萬墊料費,更有工人被迫轉行做地盤散工或雜工,收入大減六成,經濟復蘇對他們來說只是假象。

數十萬墊支費未追回

「以後要墊支材料嘅工程一定唔會做﹗」仍未追回逾十萬墊料費的泰林外判工吳先生,憶起去年10月頓失「大靠山」,待業數月後才找到一份港鐵維修路軌的雜工,感觸良多。他現時日薪只有數百元,收入比在泰林當判頭時暴跌六成,「競爭好大,拆螺絲嘅雜工都要做,無計啦,要養家,惟有慳慳哋使。」為免手藝生疏,他現在仍間中替舊客戶維修冷氣,順道賺外快。
吳先生的工友祁志良則較幸運,在朋友幫忙下繼續做冷氣維修工作,但收入由以往月薪約3萬元減半至一萬多元,「做咗咁耐冷氣維修,唔做呢行做得乜?人工無得比,一定唔夠以前鬆動,總算夠用,點都好過有啲工友要轉行做地盤散工,收入低又唔穩定。」不過,他仍對工會及政府無法協助追回被拖欠的30萬墊料費忿忿不平。
合眾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蘇偉忠表示,金融海嘯令打工仔明白要居安思危,不斷進修增值,提高競爭力十分重要,即使資深從業員、大公司要員已不再是「鐵飯碗」,「以前使到盡、借到盡,家多咗人諗半年無收入點算呢?亦唔會再以為薪金只有加無減。」
蘇偉忠指現時消費及出口方面的就業市場仍然疲弱,公司較以往審慎,不敢胡亂擴張。

生意人逆市求存先求變

求存,必須求變。營商者遇上經濟大滑坡,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本身經營餐廳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金融海嘯爆發初期,業界曾擔憂生意大跌,「吸取沙士經驗,我哋立刻推出消費券同減價,部份業主亦答應凍結租金共度時艱,唔想坐以待斃。」

靠內地客支撐生意

結果自救招數見效,快餐店及普羅食肆生意並無受影響,黃說:「大部份市民只要保住份工就無問題,最受影響係中產以上人士,但始終都要出外食飯,咁佢哋咪改去收費平啲嘅普通食肆。」
周生生珠寶金行業務營運總監劉克斌表示,金融海嘯初期零售業尚未感到威脅,但踏入今年首季,本地客便急跌兩至三成,要靠內地客支撐市道。到5月豬流感爆發,市道跌至谷底:「當時我哋要總動員call熟客同畀多啲折扣,又同銀行信用卡合作推優惠去谷生意。」一年下來經濟回穩,消費者選購金飾珠寶也有轉變,劉說:「多咗人買1卡或以上較保值嘅鑽石,近期黃金價格不斷高位攀升,多咗內地客買金飾作嫁妝,甚至送禮。」他預期今年第四季有望收復今年上半年失地。
從事公關17年的財經公關公司負責人馮煒光指出,去年9月至今年3月,幾乎所有公司大幅削減廣告宣傳費用,「當時對前景仲未睇得清,啲客戶立刻縮皮。」為對抗金融海嘯,馮的公司除削減人手外,更競投政府地區宣傳活動,「政府項目一向冇乜肉食,但為咗保持住最低公司營運,都要大小通吃。」

「外面係風大雨大,但希望(市民)保持冷靜,千祈唔好自亂陣腳。」
——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

黃家和指出,金融海嘯下高級食肆打擊最大。

小統計

《1,000美元》
股市波動,美元貶值,黃金成為資金避難所,本月突破1,000美元大關

《6,626點》
道指今年3月6日跌至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點

《2億》
國際勞工組織預測今年底全球失業人口首次突破2億大關

《9,605點》
道指上周五表現

《11,421點》
雷曼破產前道指表現

《2,359億美元(1.8萬億港元)》
法國《費加洛報》計算去年7月15日至本月10日的銀行市值,中國大陸3間銀行打入全球10大銀行排名榜,工商銀行更以2,359億美元高據榜首。最令人意外是,美國的銀行去年在10大榜中只有3家,今年卻增到5家,全因美國政府注資打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