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的無奈 - 李碧華

尼古丁的無奈 - 李碧華

我一直以為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是一種有毒物質的名稱。沒想過原來是一位法國人的名字。
十六世紀中葉,尼古丁在葡萄牙當大使時,當地人吸食某些植物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他很奇怪,帶回法國研究。這是煙草,煙碱含量甚高,不但導致氣管炎、哮喘、心臟病、肺病等,還誘發癌症。經他研究作出報告警示世人,為紀念功績,後人把煙碱稱「尼古丁」──好好的一位有心人,永遠成為毒物代號?不知道這是尊敬抑或無奈?
人類吸煙也有幾百年歷史了,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古巴已見當地印第安人吸煙。煙草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記載。但為什麼當時對其毒性沒有警覺?可能最初只是咀嚼、烘乾研末用鼻來吸,製成煙絲用煙斗或水煙筒吸……這些方式吸入量較少,捲成一根根的香煙面世後,抽吸方便和深入,為害才大。
本港每年入口香煙38億支,平均每日超過1,000萬支。今年政府大加煙稅50%,又擴大禁煙區至娛樂場所,還拍了略為「天真低智」的勸人戒煙廣告,不知那些控煙辦(及無奈加入行列者)成績如何?對得起尼古丁一番苦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