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就在中國召開第17屆四中全會前夕,《路透社》引述消息指,人民銀行將發行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年期定向央票,指定銀行認購,消息一度令內地金融界大為緊張,認為人行再施「動態微調」手段。不過,一大型銀行人士指,向銀行發行定向票據已在7月拍板,是「老話題」,反而人行今次將收益率上調,對銀行是利好。
內地銀行在今年首7個月累計新增貸款逾7.73萬億元,人行為了懲罰「勇貸」銀行,當月便決定向10家銀行,發行具「懲罰性」的1000億元定向票據,其中中國銀行(3988)便被要求認購450億元。
原來人行發行一年期定向央票的金額是高達2000億元。消息人士稱,金額多少不是問題,因為人行當時向超過10家包括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發行一年期定向央票,單四大銀行已認購逾千億,2000億元並不為奇。
事實上,經過近兩個月,由於內地銀行在借貸上自我約束,人行對銀行嚴管資金流的態度亦略鬆一點。中行認購金額由450億元減至350億元,工商銀行(1398)與農業銀行各認購200億元,建設銀行(939)則認購170億元。
兩間均有認購票據的大型銀行人士稱,1.76%息率不錯,與每周發行的央票息率相若,上周二發行的950億元一年期央票息率,也是1.76%。
上調央票息率助維穩
消息指,四中全會召開在即,加上國慶前,全國正打響維穩口號,監管機構就算察覺有銀行乘機越雷池一步,例如放寬借貸,亦暫會低調處理。他續說,昨日為認購中冶A股的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解凍,人行今日發行的850億元一年期央票金額,較上周減少一成,令市場資金鬆動,人行選擇此刻上調央票收益率,目的就是發出維穩訊號。
對於國信證券發表報告,指9月份信貸或再超預期,甚至可達7000億元,一大型銀行稱,以該行在過去兩周的借貸看,借貸政策仍是緊跟人行政策,就是應貸的才貸,免得國慶後,人行又使出從緊的「動態微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