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專注 過度活躍ADHD兒童易情緒病

缺專注 過度活躍
ADHD兒童易情緒病

【本報訊】小朋友上課時坐唔定、做事不專心、喜歡插嘴,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只是比較頑皮,「大個啲會變乖」,但原來部份專注力差、對周遭事物缺乏耐性的兒童,很可能患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若延誤治療,孩子日後患上情緒病或焦慮症的比率,較正常人高出兩成。 記者:王智君

精神科專科醫生鄧振鵬表示,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是一種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疾病,其發病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腦遞質失衡及遺傳有關。全球約有3%至7%兒童患有ADHD;本港中一至中三學生中,男生的發病率為5.4%,女生則為2.5%。

家長對此症缺乏認知

香港兒童青少年心理與精神學會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今年7至8月期間,分別訪問了505名在職老師及500名子女介乎3至16歲的家長。調查發現,絕大部份受訪者的子女(86%)或學生(97%)於過去六個月,均曾出現「難以長時間專注同一件事」、「多言」、「經常手舞足蹈」、「問題未問完便搶着回答」等ADHD的症狀。可是,逾七成家長對此症缺乏認知,近四成認為症狀不用特別處理,只有約一成會帶子女求醫。
盧先生的兒子現年12歲,於小二至小三期間證實患有ADHD。他表示,鈞麒自幼已「坐唔定、食食吓飯走咗去」,惟當時對ADHD全無認識,一直束手無策。鈞麒後來接受學童保健檢查時被醫護人員發現行為異常,但由轉介至專科跟進、確診,以至接受藥物治療,整整輪候了一年。
鄧振鵬指出,ADHD患者須接受藥物及行為治療,並定期覆診,以評估病情及藥物用量。一般而言,七至八成患者在服藥後一至兩星期,其專注及自制能力已有明顯改善。由於ADHD患者較易患上讀寫障礙、情緒病及焦慮症,他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子女在7歲前已出現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等症狀,而症狀持續六個月或以上,且嚴重影響學習及家庭生活,便應及早求醫。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網站設有ADHD簡單測試,網址為:www.adhd.org.hk

ADHD部份症狀

-專注力失調-
‧難以長時間專注同一件事情
‧難以按指引做事
‧經常遺失日常學習或生活用品

-活動量過多-
‧多言
‧常手舞足蹈
‧經常於上課時擅自離座

-自制能力弱-
‧問題未問完便搶着回答
‧排隊時欠耐性
‧常中途打擾別人的活動
資料來源: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