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團(2888)發行150元的紀念鈔票,部份組別明天截止申請認購。由於是全球首張150元鈔票,總發行量僅100萬張,渣打發言人指市民對紀念鈔票的認購反應踴躍,市場亦預期會掀起炒風。除了這些新鈔,專家指,在港擁有147年發鈔權的渣打,發行的鈔票較滙豐及中銀矜貴,具炒賣價值。
記者:甄嘉儀 張德遜 攝影:程志遠
香港錢幣研究會會長馬德和認為,過往香港從未有150元鈔票面世,相信除投資者和紙幣收藏家外,亦會受市民歡迎,但炒賣價要視乎內地收藏家炒作情況。他續表示,渣打鈔票一向都較滙豐及中銀鈔票矜貴,受收藏家歡迎。他說:「因為渣打鈔票發行量,遠較其餘兩間發鈔銀行低,只佔本港整體鈔票流通量12.9%,滙豐及中銀則分別佔65.2%及21.9%。」
鈔票向來較錢幣值炒,原因紙幣較難保存,加上銀行發新鈔時,會收回舊鈔銷毀,所以能流存下來,並且妥善保存的鈔票甚少。鈔票的價值按品相釐定,分不同品級,以「全新」(又稱直版)價值最高,即保存完美、並無摺痕、皺紋或褪色。「近未使用」即接近完美、有微痕。「極美」則指有三道輕微摺痕或一道深痕,但紙身潔淨。「上品」則是有數條橫直摺痕或輕微污迹。一般收藏家追求「上品」以上鈔票,其餘「中品」、「下品」、「差品」、「劣品」及「殘品」,鈔價會按摺痕及污迹而定。
「大棉胎」85年內5元變4萬
馬德和指,戰前的渣打鈔票最值錢,因紙幣難收藏,加上日軍佔領香港期間,強迫市民交出香港鈔票,結果能保存下來的甚少。如一張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渣打前稱)1924年發行,俗稱「大棉胎」的5元鈔票,現值3萬至4萬元,85年間升值7999倍。
投資者亦可吼發行量較少的直版鈔票,或編號以英文字「A」及「Z」為首的鈔票,前者屬第一版,後者則為補版,用來填補因印刷錯誤被銷毀的鈔票,同樣由於物以罕為貴,故升值潛力較高。
收藏方法:用膠套收藏鈔票
應使用膠套收藏鈔票、並存放在防潮箱內,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機會,避免強光直接照射。切忌將鈔票放進相架擺放,因長期在光線照射下,鈔票容易褪色。
知多啲:1862年獲發鈔權
渣打銀行於1853年在英國倫敦成立,是英國皇家特許銀行,當時稱為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CharteredBankofIndian,Australia&China)。
香港分行於1859年成立,1862年取得香港發鈔權。1911年,銀行改名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1969年,渣打銀行與標準銀行(TheStandardBank)合併,成為標準渣打銀行(TheCharteredBank),鈔票的銀行名稱為渣打銀行,1985年再將英文名改為TheStandardChartered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