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容易疲倦、說話不夠氣或經常感冒嗎?如出現以上這些症狀,你可能屬於中醫所說的氣虛體質。
氣虛質是指人的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動便有疲勞之感。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較低,常表現出肢體容易疲倦、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面色偏黃或淡白、平素容易患感冒等。
養生及藥物保健
中醫認為導致氣虛的主要成因有久病、重病或勞累過度而使元氣損耗,或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營養缺乏而使元氣生成匱乏;又因年老體弱,精氣不足等因素亦會導致氣虛。
常用養生保健方法有三,一是飲食保健:常用作補氣的食物包括小米、糯米、扁豆、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雞肉、雞蛋、黃魚、比目魚等。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氣作用。亦可選用補氣藥膳調養身體,例如黨參大棗粥,配方:黨參15克,大棗5枚,大米60克。製作方法:大棗去核,與黨參、大米同煮為粥,佐餐用,可經常食之。功效:補中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諸症。
其二是藥物保健,常用的補氣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西洋參、太子參、黨參、茯苓、白術、山藥、炙甘草、靈芝、大棗等。
撰文: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張婉蘭中醫師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