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唱片業不濟,卻不代表音樂已死,現在更多人喜歡聽現場演唱,箇中由來,「香港爵士樂會」創辦人李繼堃說:「多得《勁歌金曲》的『Live大不同』環節!」那刻,觀眾發現偶像歌手唱片內的聲線被極度人工美化了,之後眼亮了,耳清了,明白Livemusic才是真功夫。今年十月,我們有向RayCharles致敬的騷靈音樂會,也有八國聯軍攜手參與的爵士樂節,各位請準備紙巾,耳油來了。
記者:梁佩芬
攝影:梁細權(部份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鍾一匡:由淺認識RayCharles
《FridayFest'──向騷靈之父RayCharles致敬》,舉行地點在鰂魚涌太古坊,十至十一月逢星期五晚舉行,策劃者之一的香港口琴手鍾一匡(Henry),最近負責關心妍演唱會演奏部份,年中曾自資推出福音唱片,連續七星期高踞HMV爵士樂排行榜首位。他有感偶像RayCharles離世五年,但香港從沒公開場合正式悼念這騷靈之父,實有點枉為國際城市,趁這機會邀請多位中外高手,齊齊唱RayCharles的騷靈怨曲,緬懷一代經典歌手。
音樂會每星期節目不同,盡邀世界知名怨曲樂手來港演出,打頭陣有瑞士人EugeneMontenero,擅長結他,玩Blues出神入化,也涉獵Jazz、Funk和Rock,三者混合齊齊Jam,聽覺享受一流;第五晚是荷蘭小號樂手EricVloeimans,從1989年至今,差不多全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要演出,最新排期到2010年六月,今年十一月是他首次踏足中國巡迴演出,至香港站有兩小時表演時間。最後一晚由Henry與加拿大女歌手GigiMarentette合作演出,「可以的話,大家可以先上YouTube欣賞GiGi的天籟之聲,聽過後,相信你很難找藉口不來看一看。」我看過其中一段,GiGi身形細小,感情豐富,Blues的憂怨感,隨她廣闊音域徐徐唱出來,從淺入深欣賞怨曲,是他們眾人的理想。
原子鏸:要做個好Cabernet歌手
外國陣容強勁,本地薑實力也不弱,炙手可熱的靈騷怨曲歌手GingerKwan,現雖仍翻唱別人的歌為主,但已開始創作及重編舊曲,希望把怨曲年輕化一點,對此,有多年演唱經驗的創作人符致逸深表贊同:「我每星期在藝穗會演出,觀眾年齡層是35至65歲男士,好像怨曲只適合有社會經驗的人聽,希望今次在市中心演出,可吸引多些人認識這類音樂。」
聽怨曲的人年齡稍大,歌唱者年齡卻可像前港姐亞軍原子鏸(Marsha)般小:「我一向不知誰是RayCharles,直至他離世才聽他的歌,我最愛《IGotaWoman》,聽後也覺心酸。」她近年主力唱Cabernet,即酒店、酒吧或私人宴會的現場表演,「一個成功的Cabernet歌手,要有台上風格,也要與台下互動,每次演出都有主題,猶如小型音樂劇,很富挑戰性。」她笑容甜美,觀眾看得入神,連帶與她合作的樂手也喜歡她,例如有份演出FridayFest'的HowardMcCrary,「哈哈,我與Howard合作太多次,他常說喜歡我,但更喜歡我媽咪(鄭佩佩)。」大抵,常駐香港的Howard是武俠片的Fans。「香港有很多強勁的怨曲歌手及樂手,不能不提同是失明的JesraelLucero,最近他負責製作方大同的唱片。」識英雄重英雄,符致逸提醒我們,記得在10月23日看看這翻版RayCharles的精湛演出。
港島東太古坊《FridayFest'──向騷靈之父RayCharles致敬》
日期:10月9日至
11月27日逢星期五
時間:6:00pm-8:00pm
地點:港島東太古坊糖廠街
票價:免費
查詢:28445094
李繼堃:杜月笙養活爵士樂
《HongKongInternationalJazzFestival2009》由「香港爵士樂會」主辦,創辦人李繼堃說:「對上一次舉辦如此大型的爵士樂節已是1986年的事了,這是香港史上首次成功連續舉辦兩屆的爵士樂節。」說得悲壯,好像爵士樂怎也得不到普世共鳴,「爵士樂有一個反叛的背景,只是出處已眾說紛紜,法國人說是自家門派,黑人又說是自己帶去美國,但不容否認的是,爵士樂成長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若看過電影《芝加哥》便知道,爵士樂是從歌廳走出來的,「三十年代,無論美國或德國納粹,中國國民黨或蘇聯共產黨,全部排斥爵士樂。」爵士樂算不算地下音樂?「不盡然,別說外國,只說中國,在中國有份推動爵士樂的人,是杜月笙,帶點『黑』。」因為他擁有大量歌廳,自然有歌手待在歌廳養命。到二十一世紀,對不起,爵士樂仍是小眾玩意,「不是複雜變奏或甚麼『怪音』不為人接受,而是音樂世界階級觀念實在太強,令爵士樂抬不起頭。」情況即如古曲樂看不起爵士樂、爵士樂看不起流行曲、流行曲看不起Hip-Hop,大家鬥年資鬥成就:「以前我在香港大學教書,古典樂教授對我視而不見。」哼,方大同就有,還說甚麼音樂大同,難了。
一直致力推動爵士樂的「香港爵士樂之父」包以正也有話說,他覺得香港人的接受能力日漸加強:「九七年前,相信只有百分一觀眾是香港人,現在有六七成了。」因為現場演唱的機會及場地多了,加上不少ABC回流香港,聽眾多了,大大發展了爵士樂的表演平台:「以BackstageLiveRestaurant為例,每晚有不同類型音樂表演,打破以往只到藝穗會、文化中心或紅館聽歌的定律。」他希望觀眾能從欣賞現場演出,發展到真正有興趣買一隻CD回家支持唱片工業:「這不只是香港問題,更是世界性現象,下載太方便,近年現場演唱會辦得成功,不無原因。」
八個聯軍獻技
今屆爵士樂節,權力由西轉東,不少歐洲爵士樂手被邀出席,日本及韓國也有演出者,總計有十一個國家參與,不像傳統音樂會以美國歌手為主,李繼堃說得簡單:「外國政府有部門專責贊助歌手外出表演,現在美國經濟不好,歐洲小國開始崛起,好像人口只得四百萬的挪威,只是爵士樂,一年已經有二十四個音樂會。」今次,挪威派出ArveHenriksen&JanBang,這小號專家,從玩挪威民族音樂起家,到今天成為Jazz樂手。而一直宣稱是爵士樂發源地的法國,則派出手風琴高手RichardGalliano和包以正同台合演。亞洲方面,有日本年輕爵士樂手TosukeOnuma,曾在世界爵士樂比賽得第三名;韓國有來自音樂世家的女歌手YounSunNah,她曾留學法國,今次將與包以正合作。
香港絕不只一個包以正,還有由日本人創辦的SaturdaynightJazzOrchestra(Snjo),這隊傳統爵士大樂隊由一個主音、五個色士風、四個長號、四個小號、一個鋼琴、一個鼓、一個低音結他和一個結他於1990年組合而成,成員有日本、香港及菲律賓人,各有正職只能在星期六晚練習而得名,創辦人廣濱尊久居港二十多年,深信香港人的音樂知識不只流行音樂般簡單,「以香港人的繁忙程度來說,這非常了不起。」他深信音樂就是音樂,沒你我他之分,聽音樂一定開心,能在緊張的生活中鬆弛下來。或許如此,年逾六旬的廣濱臉無皺紋,連女主音兼音樂攝影師廖綺玲也深信:「無論爵士、騷靈、Hip-Hop,統統都是讓人愉快的音樂。」這大樂隊,最開心是在外國表演時,得到別人認同華人也有爵士樂:「他們看我細細粒,想不到上台演出可以那麼澎湃。」出了名,獲邀成為明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香港周的唯一表演嘉賓,有機會發揚有香港特色的爵士樂。
HongKongInternational
JazzFestival2009
日期:10月1至15日
地點:BackstageLiveRestaurant、DadaBar+Lounge、ELEMENTS圓方、文化中心及沙田大會堂
票價:部份免費
網址: http://www.hkja.org/hkjazzfest200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