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打工一族缺乏運動、飲食營養失衡、吸煙及肥胖等均是誘發心血管疾病主因,本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由01年的7,833宗,急增至去年的10,470宗。
心臟專科學院統計02至08年間418宗猝死個案,發現74%個案都是打工一族,尤以40至60歲組別最為嚴重。該學院會員黃煒倫醫生指,以病發平均年齡42歲計算,每宗個案損失18年具生產力的年期。根據過往研究顯示,本港平均每年約有1,204宗發生在醫院以外的猝死個案,故推算當中有891人屬於打工一族,間接導致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19億。
的士司機高危
此外,研究發現在各類職業司機猝死個案中,約47%是的士司機、其餘為重型貨車司機及巴士小巴等。他們因缺乏運動、中央肥胖、工時過長及長期身處受污染空氣中等,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
該學院會董劉雪婷醫生則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多項研究顯示,吸煙會增加一倍患中風及心臟病風險,煙民死於無徵兆的心臟病風險更是常人三倍。她指只要進食低飽和脂肪食物及大量蔬果就可減低患心臟病的風險達73%;若每星期花兩小時做運動就可減低三成患心臟病風險。
58歲的周先生兩年前曾經心臟病發徘徊生死關頭,經「通波仔」後聽從醫生指示改善飲食習慣及每星期勤做運動,現時身體狀況良好體格更勝1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