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尾,天水圍發生一宗慘劇,一對同時患有精神病的姊妹,原本相依為命,但姊姊失救死亡,無法照顧自己的妹妹只能伴屍多天。若這對姊妹之前購買了保險,姊妹或會得到更適當的照顧。 記者:黃碧珊
香港人生活繁忙,引致精神緊張,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精神異常、抑鬱、思覺失調等病徵。不過精神問題不屬身體疾病,不納入危疾保險。醫療保險中,大部份保單均將精神問題列為不受保事項。故若要為精神治療使費,或失去工作能力購買保險,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產品不多。
英國保誠、國衞及藍十字均提供因精神異常需要治療,或喪失工作能力的保險。假設投保人為30歲非吸煙女性,身心健康,每年保費約612至1.7萬元(見表)。
三個計劃中,以國衞「真智住院現金保障」基本計劃保費最低,每年612元,每日住院賠償500元,每症最多賠償1000日,並有1萬元人壽保障。不過若因精神問題住院,賠償額不變,但上限日數會減至90日。
保誠、藍十字均受保
英國保誠「傷病入息保障」投保金額按投保人收入而定,最高為入息七成,供款期最高至65歲,每5年重新釐訂保費,可選30、60、90或180日的觀察期,觀察期後方可按月獲保障,如投保觀察期為180日,保障金額每月1.95萬元。觀察期越長保費越低。
至於藍十字「大班醫療保險」實際上是醫療保障,包括神經錯亂保障,每症最高賠償額3.12萬元,每年保費約1.7萬元,提供非因精神治療住院及手術保障,如每日病房費最高4680元,外科醫生費用最高31.2萬元,醫院雜費、醫生巡房費或特別費用則全數按合理價賠償。
趁收入黃金期投保
保險業界人士指出,在香港投保精神治療保險的人不多,主要為高級行政人員,由公司替員工投保。如一般打工仔卻投保精神治療保障,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建議,應在收入黃金期(即不超過40歲)投保,因年紀漸大,收入對家庭經濟影響減少。
因現時對治療精神病的醫療保障選擇較少,陳家慶建議應着重接受治療時,所得的現金保障。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昶恆則認為,市場上產品並非針對精神異常提供保障,加上判斷精神異常困難,建議購買保障時以其他醫療或危病為先。
患者購買醫保 須交醫療報告
對於曾患有精神異常的康復者,或現有精神異常的病患者,投保醫保均須符合保險公司核保要求。紐約人壽表示,要求包括醫學檢查,及由主診醫生發出的醫療報告,保費多寡、是否接受申請或續保,及不保事項等,會視投保人而定。
至於危疾保險,則會考慮投保人精神病復發的次數、頻率及類型,有否自殺傾向或行為,甚至濫用藥物、酒精等紀錄,亦會考慮投保人可有同時患上其他精神病。
MSIG醫療保險部經理鄧秀蘭(圖)提醒,由於醫學上難以概括地判斷,精神異常是否已完全康復,保險公司只能根據個別案例,所提供的醫療證明決定是否承保。
陳家慶指,一位曾有精神異常的康復者,康復約3年後,投保人壽、危疾及醫療保險,其保費及受保條款與一般人無異,故建議康復者可嘗試尋找合適的保險計劃。
-理財疑難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你的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