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班寫長文講申請入讀美國大學新情報,話申請柏克萊,取錄機會渺茫,有參考作用。好多年不通音訊嘅校友最近傳來訊息,好似有啲憤憤不平。咦,人在美國,一家四口,有高尚職業,收入可人,住一間獨立屋,位於灣區,呢間屋若是位於尖沙咀河內道,應該起碼值一億港元。生活如此,有何不滿呀,原來A君多年來苦心栽培兩位公子入讀柏克萊與UCLA,不惜搬屋到良好校區,花錢畀兒子學音樂、打網球、做義工,除英文外,當然學埋中文仲有西班牙文,更加唔少得與太太日夜監督兒子做功課,華裔子弟,邊會在學校考試輸蝕畀人呀!
中學GPA攞到近乎四分咁又點?入學申請寫到極好,咁又點?A君兩位公子分別舊年與今年都係入唔到柏克萊與UCLA。雖然都係讀UC,A君條氣好唔順。左丁山知道之後,叫另一位灣區朋友勸佢睇開啲,亞裔學生在加州係非常非常難入柏克萊與LA嘅,因為呢兩間學校收生唔睇成績,而睇學校評估,亞裔學生與亞裔學生爭,黑人學生與黑人學生爭,拉丁裔與拉丁裔爭,目標係學生多元(studentdiversity),如果淨係睇成績嘅話,呢兩間加州大學分校會變成加州亞裔大學都似。《華爾街日報》好早報道過,UCLA在一個成績超優異之韓裔男生與成績普通之墨西哥裔女學生之中揀,就選咗後者,前者飲恨。理由簡單,韓裔男生雖來自單親家庭,但阿媽有份工,佢間學校係優秀學校;而墨裔女生來自破碎家庭,父失蹤母失業,在一個貧民區嘅差劣中學就讀。評估之下,墨裔女生更值得大學栽培喎,韓裔男生呀,你咁叻,UCLA唔收,使乜驚呀,實有好學校收,咪去聖迭哥分校囉。
咁嘅道理,亞裔學生冇話唔知道嘅,不過A君人在加州,雖然知道,心理上始終唔忿氣,係要想兩兒入讀柏克萊與LA,結果變成一肚怨氣。小記者B知道之後,淡然一笑:「係要入UCLA嘅話,往往失望。當年我以她為第一志願,結果收到第一封拒絕信就係UCLA嘅,令我信心大受打擊,以為自己唔掂㖭!」係噃,小B鋼琴考到演奏級,中學成績永遠第一或第二,但申請UCLA好快就吃閉門羮。好彩,收到第二封大學信,就係芝加哥大學送獎學金引誘佢入讀。香港學生尖子申請美國大學,無謂申請UCLA或柏克萊嘞,以免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