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半男童打疫苗後昏迷

歲半男童打疫苗後昏迷

【本報訊】政府為兒童免費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卻因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派錯退燒藥而引起家長恐慌,天水圍一名一歲半男童前日在母嬰健康院注射疫苗後,昨日在住所發燒抽搐,一度昏迷,母親立即將男童送院治理;另有醫療輔助隊人員替幼童打針時,疫苗從針筒與針嘴的接合點流出,令家長質疑隊員的打針技巧不足。

家長投訴疫苗流出

一度昏迷的男童姓陳,與父母同住天頌苑頌欣閣,前日下午2時許到天水圍母嬰健康院注射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針,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打針後護士給予退燒藥備用,但男童半夜開始發燒,服退燒藥也無效。
昨晨9時許,陳母替兒子冲凉降溫期間,兒子突然抽搐,救護員接報趕至替男童檢驗後送院,情況穩定。衞生署發言人稱,男童是在正常約定時間到健康院打針,由護士而非醫療輔助隊注射針藥。
有家長則向衞生署投訴,指本月6日(周日)帶小童到母嬰健康院,由醫療輔助隊人員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看見疫苗從針筒及針嘴流出,質疑隊員的注射技巧不足,令小童針口出現紅腫。
衞生署表示,疫苗從針筒及針嘴的接合點流出,可能因有關接合點未能緊接,當針插入肌肉,肌肉會呈緊張狀態,推進疫苗時,疫苗便會從針嘴流出。署方已提醒員工留意針筒設計,若發現有問題要即時滙報。事件中的小童除針口有輕微紅點,沒有其他不適。
該署指,有為醫療輔助隊提供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培訓,如感染控制、處理過敏反應、藥物核對、溝通技巧及扶抱幼童方法等。

個別例子高燒抽搐

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助理教授李詠恩指,注射肺炎鏈球菌後,一般針口會紅腫,部份人有輕微發燒(38℃),但一、兩日後會消失,個別例子有高燒、抽搐或昏迷現象,視乎接種者的背景、家族遺傳,以及是否對某一物質產生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