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歐洲人談戀愛 - 塵翎

學歐洲人談戀愛 - 塵翎

有上海朋友打算去巴黎留學,寫信來問我細節。本來聊的是留學的事,聊着聊着變成感情事。
她是獨生女,另有表姐在法國,做女演員,早已事業有成,同時交着三個男友,大家也互相知道對方存在。女孩二十多歲,家裏已在催婚,她卻想把心一橫,結了婚交代了就離婚,然後去法國開始新生活。
我為她的未來中國丈夫感到可憐,建議她先到外國,交外國男友,說不定也可把婚事搞定,讓家裏人放心。
亞洲人談戀愛,大多看重結果,需要名份、歸宿,對女方來說,是一道枷鎖,對男方也是一重壓力。歐洲人的戀愛態度就輕鬆一點,他們着重的是過程,一段關係不過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站,就算是婚姻,也只是一個階段,不是任何終站。
單身永遠是戀愛的前奏,沒有「剩女」與「大齡女子」這樣的概念,天啊,女作家杜哈斯到了八十多歲也還談新的戀愛。我從前在巴黎大學的一個女教授,六十歲了,仍優雅迷人,跟不同男伴約會,都很自在。
有時在街上,也可見中老年的情侶,十分癡纏,明顯在熱戀狀態。看到這樣的景觀,就不覺得單身或失戀有甚麼大不了,隨時下一個街角,就出現新的戀情。即使不天長地久,總可共看幾場日落,在河邊散散步,同度美麗的時光。
上海女孩覺得在亞洲人愛得很拘謹,要不就是太隨便太功利,沒了浪漫與深情。浪漫這回事,本質就是短暫易逝的,歐洲人慣看文明興衰,早已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