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調查:個案激增晚六時至午夜自殘高危

葵青調查:個案激增
晚六時至午夜自殘高危

【本報訊】今日是全球防止自殺日,本港去年的自殺率雖沒有顯著上升,但與自殺有密切關係的自我傷害入院個案則大幅增加兩成四,達4,741人,一項在葵青區的調查更發現,區內因自殘而入院的個案多在晚上6時至午夜進行。專家指,自我傷害人士自殺的風險較一般人高近24倍,必須及早介入預防。 記者:梁瑞琼

本港去年每十萬人中,便有13.3人自殺死亡,與07年的13.1相若,但自殺獲救及自殘身體的自我傷害而入院的比率則上升兩成四,由04年每十萬人有48.6人,增至60.6人,當中一成個案在葵青區發生。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中心在葵青區的研究發現,六成半自我傷害入院的人士都有精神障礙,約八成個案以濫藥或服毒方式,較多個案於晚上6時至午夜發生。

自殺風險高24倍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葵青區自殘個案較多,可能與人口老化,以及居民收入較低有關,他稱,自殘是自殺的預警,曾因自殘入院的人士,日後自殺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6至24倍,「三分一人會再次自殘,用嘅方法、危險度都會增加,最終可能有一至一成半人係會自殺死亡。」
葉兆輝續稱,市民自殘入院會增加醫療開支,以08年4741名自殘人士平均入院3日為例,估計相關的醫療開支高達8,460萬元,建議加強推動自我傷害人士出院後的跟進服務,提升他們的精神健康,同時增強社區對精神健康的關注,重建鄰里關係,以防止自殺。

自我傷害指數最高五區

元朗 2004年:0.66 2008年:1.62

屯門 2004年:0.65 2008年:1.54

深水埗 2004年:1.19 2008年:1.53

葵青 2004年:1.61 2008年:1.38

油尖旺 2004年:1.43 2008年:1.25

註:自我傷害事件全港平均指數為1,指數高於1,即高於全港平均數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派義工跟進自殘者

【本報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及瑪嘉烈醫院試行「師友計劃」,由義工跟進高風險自殘個案人士出院後的情況,及早發現及介入協助,以防止他們再次自殘甚至自殺。

推行「師友計劃」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自殘入院的人士出院後便難再跟進,增加再次自殘及自殺風險,「好多時佢哋住兩三日,出院後就甩咗,又冇覆診冇食藥。」故推行「師友計劃」,為一些高風險人士分配一名「師傅」,跟進其出院後情況。
計劃服務對象將由師傅跟進9個月,現有十人正接受師傅服務,預計可為160名病人提供跟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