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爭取2012成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 - 李怡

蘋論:爭取2012成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 - 李怡

議論政改、雙普選這些話題,很可能市民已覺得沉悶,因為民主普選已講了超過二十年,市民的普選意願早就十分清楚,基本法也訂明這是終極目標,而實現雙普選的主要阻力來自北京,北京一天不同意,雙普選就無法實現。市民上街、發聲、通過民調,該表達的意見都表達了。二十年,市民的努力出現彈性疲乏。今天,仍講這個話題,有甚麼意義?會有甚麼效果?
筆者必須指出,與過去二十年都不同,今天正處在邁向雙普選的敏感時刻,市民與支持民主的從政人士,必須重燃對雙普選的熱情,進行認真的討論和參與。而從政人士,尤其是泛民議員,更應在此時鼓起勇氣,準備為實現民主理想而不惜犧牲眼前的政經利益。這是人生中難得為自己的信念而一博的機會。
為甚麼說這是敏感時刻呢?因為根據人大常委07年底的決定,2017年行政長官可由普選產生,行政長官普選以後,立法會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
這也就是說,儘管多數市民仍希望2012年有雙普選,但中央也討價還價地明確了普選時間表,再也不是無限期地把普選拖延推遲了。
其次,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喬曉陽在對上述決定所作說明中提到,依照香港基本法規定,「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作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可以作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以利於向普選平穩過渡。」
這也就是說,按人大常委的決定及喬曉陽的說明,2012年的選舉應設計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因此,如真正在2017、2020實現雙普選,2012的政改方案是關鍵。曾蔭權曾說,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玩鋪勁」,都是符合人大決定的應有之義。
但今年以來,曾特首明顯退縮了。2012年政改方案推到年底,十月施政報告據稱也不提政改。日前公民黨提出推動23名議員總辭,並於前天泛民武林大會達致政改共識之後,政府發出新聞稿,強調2017年特首普選模式,應由下任特首和下屆立法會解決,2020年立法會普選方案應由2017普選的特首和第6屆立法會處理。換句話說,曾政府已不考慮在2012年政改方案中,引入喬曉陽所提議的「邁向普選中間站」這個問題。
因此,在政府提出2012年政改方案之前,針對政府退縮的迹象,現在可說是處於爭取落實真正普選的關鍵時刻。2017年的特首普選,將如何組成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又是一個怎樣的「民主程序」,「邁向普選的中間站」應有與前不同的設計。全面普選立法會,也應在「中間站」中對於與普選相違的功能組別有所取捨。
泛民共識中,只提普選而不提年份,是一個讓步。在爭取2012年成為普選「中間站」的過程中,泛民與輿論也有足夠理由讓中央了解,泛民之所以採取這次的積極態度,是因為近幾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弊端層出不窮,實源於民主成份薄弱的特首,不可能組成向廣大市民負責的政府之原故。

泛民議員及政黨,肩負市民的信任,寄予向政府施壓以實現我們夢寐以求的民主普選的重任,在這關鍵時刻走出的每一步,不用說都有他們的困難。我們議政較為容易,從政就有種種考慮。昨天本報提及的民主黨的難處,亦是實情。但筆者認為,公民黨事前與其他泛民政黨商議是否足夠,對五區總辭人選的提出是否尊重不足,其實都是小節。有民主理想的從政者,應把小節拋諸腦後,以大局為重,攜手合力,步調一致地,在此關鍵時刻,為民主作出承擔,表現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香港市民一定會支持你們!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