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創業(291)第二季業績顯著轉好,而重列核心業務,市場憧憬華創繼續重組,股價表現突出。
上半年華創盈利11.58億元,跌22.2%,於扣除投資物業重估及特殊項目後,盈利應為9.66億元,同比只跌5.5%,每股盈利40.4仙,中期息14仙,減6.7%。
第二季調整後盈利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8.5%,較第一季的3.66億元,激增63.9%,第一季同比跌29%,反映業績已見底,正在回升。
第二季業績顯著改善
主業的超市及物流,第一季是旺季,盈利1.85億元,同店增長下跌3.6%,第二季盈利雖跌至3900萬元,但半年同店增長只跌2%,反映第二季同店銷售已回復增長,不過上半年同比仍跌13.8%。
於中國的品牌時尚產品銷售,上半年盈利5700萬元,跌30.5%,第一季盈利4900萬元,第二季只有800萬元,半年同店銷售降8.2%,特許店定貨減少,估計是第二季進行促銷以致盈利大跌。中藝及華潤堂業績由盈利4000萬元轉為虧損500萬元,對整體零售業影響頗大,上半年整體零售業績跌27%至2.76億元。
飲品業半年業績增長133%至3.41億元,特別是踏入第二季開始轉旺。期內銷售啤酒增20%,其中主品牌雪花銷量更增23.6%,帶來盈利2.57億元,純淨水銷量增20.9%,盈利增105%至8400萬元。
食品加工及經銷業績跌7%至1.45億元,活畜業競爭仍在,而水產品成本下跌,整體跌幅已趨緩和。
投資物業貢獻佳,表面業績雖只增26%至1.96億元,但調整去年減稅的影響,期內增長應為41%。
紡織業已由核心業務轉列為其他業務,期內虧損6700萬元,遠遜於上年同期的盈利6600萬元,投資及其他業務貢獻由1.9億元降至1.51億元,主要是本港及鹽田碼頭業務下跌的影響。
出售紡織業務機會大
華創淨借貸44.36億元,淨借貸比率只是12.5%,雖無財政壓力,而紡織業務已列作其他業務,估計是有出售的意圖,與碼頭業務相同,不易找尋買家,相信籌備售予控股公司,會是較佳安排。此外,消息指思捷環球(330)將購回與華創的合資業務。如能重組,對華創有利,可將資金集中於核心業務。
相信下半年超市業務轉好,今年是先低後高,飲品業續好,食品業務平穩,租金收入穩升,紡織及碼頭業困難期漸過,全年核心盈利估計仍有增長。
華創現價20.90元,預期PE25倍上下,息率1.9%,PB1.94倍,現價合理,而短期升幅大,暫時是炒消息,波幅較大,待稍事調整,可看好中長線。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