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泉轟花費巨大 只重短期盈利滙控:港無季報有優勢

鄭海泉轟花費巨大 只重短期盈利
滙控:港無季報有優勢

【本報訊】現時在4個主板市場上市的滙控(005),與本地大部份藍籌公司均對季度業績持保留意見,身兼滙控執行董事的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說,本港並無奉行季度報告「乃競爭優勢所在」,國際大勢亦越趨認同季度報告存在問題。 記者:劉美儀

對於上海正籌建國際板及相關法規,鄭海泉接受訪問時重申,內地法規要由監管當局決定,但他相信任何一個股市要保競爭力,不能「管得過嚴」。
他拒絕評論滙控內地上市進程,因法規框架尚未出台,故集團沒有上市時間表;對於季度報告與企業管治水平及披露程度足夠與否,他認為,兩者並不存在密切關係。

股市若管過嚴 減競爭力

滙控除旗下滙豐融資及美國滙豐銀行以季度公佈業績外,集團均按半年度公佈業績。現時內地A股公司是以季度公佈,美國亦是實施季度報告的主要金融市場之一,倫敦則按半年度公佈。本港監管機構稍後亦會就季度報告,向市場進行諮詢。
鄭海泉稱,讓海外優秀企業到內地上市,是國家必然發展道路,此舉亦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資金出路;他相信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板發展過程,會傾向與國際慣例掛鈎,而相對較寬鬆政策亦有利鼓勵優企上市。
能夠符合內地上市資格者,他指一般均屬跨國公司,因已接受審慎嚴謹的金融監管;以滙控為例,雖按半年度公佈業績,但若有任何重大消息,均會依例即時披露,亦會按季作出經營狀況滙報,故他認為「半年度公佈已經足夠」。

區內可供併購機會不多

相反,越來越多國際機構認同,季度公佈的實際意義不大,他指公司既要花費巨大成本,亦容易鼓吹市場短線投機、管理層過度關注短期盈利等弊端。
市場傳聞,滙控已入標競投荷蘭ING旗下包括區內的私人銀行資產,鄭海泉拒絕評論,只表示若有合適機會,滙控從來不排除區內併購的興趣,惟目前可供考慮的資產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