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陸續有銀行宣佈調整收費,櫃枱服務、紙張月結單等統統收費。想深一層,銀行在財富管理的收入大不如前,香港工資及租金成本相當高,相信收費會陸續有來,甚至可能逼近外地水平,支票每張收費、每次提款或是存款超過某數目要收費。
香港人相當幸福,有用過國內銀行服務的人都知,排隊時間相當長,雖然不少已採用電子櫃枱及以籌輪候,但等候最少半小時以上,十分普遍。在香港,所有文書都有人代勞,存戶只需簽名,有時候不少人都不知在簽甚麼,埋下了作錯誤決定的導火線。
財務數字反映服務水平
最近要為國內一些窮困學生滙款繳付學費,需要到兩所國內銀行,除了按籌輪候不用排長龍外,其他不見有進步。他們不會為你填表,而且要寫大寫,即是「壹」、「貳」、「叁」、「肆」,而不是「一、二、三、四」,考起不少讀番書的港人。寫錯了要再寫,不可以在旁修改再加簽,有點似小學生被罰抄。
有一間銀行職員的態度尤其懶散,效率是香港的三分一,他們完全沒有客戶服務的概念,如果原班人馬在香港,此銀行一早已倒閉,因為用不着把錢放在他們的手中。另一間銀行的職員較殷勤,令人感覺良好。雖然也要客戶填表,而且指定要用黑色的筆,但職員較主動幫助客人,禮貌也較佳。
在排隊及服務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兩間銀行的優劣,因為我是他們的股東。其他國內銀行的服務我亦有使用,有的已上市、有的還未上市,大家從小處可評估其在年報的承諾是否兌現,一些財務數字早已反映了其服務水平。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