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平天下?太遙遠了,在香港,做女人只需日日收身,即減肥;做男人只需盡快齊家,即買樓,所以日日大興土木建樓等人買。日漸下來,舊物新景轉變極快,若不想日後變成公公婆婆口述歷史時有話無影,大可參加謝明莊和陳廣源等人舉辦的攝影活動,啟動攝影眼,記錄觀塘區。
記者:梁佩芬
攝影:伍慶泉
謝明莊:
1995年獲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頒發「九五攝影年獎」,1997年憑「馬照跑──場外投注站攝影計劃」新聞圖片,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視藝發展獎」,現為香港藝術學院攝影課程統籌主任及講師。
陳廣源:
早期《南華早報》文字記者,後投身中文報章做攝影記者。2001年負笈英國取得國際傳播學碩士,曾參與國內及南亞扶貧工作,拍攝過兒童癌病及環保多個專輯,在香港專上學院任教新聞攝影。
望海變望樓,望星變望燈!
我不熟悉觀塘,只偶爾去apm看電影,或吃碗豬油渣麪,感覺是早上多人,晚上更多人,但乘小巴回青山道的人卻越來越少,等四十五分鐘也未開車。
謝=謝明莊
陳=陳廣源
記=記者
謝:我從小在觀塘區生活,小學也在觀塘市中心就讀,長大後,有段時間搬離觀塘區,十年前返回秀茂坪居住。
陳:我在別區長大,不過也有近十年時間住樂華邨,現已搬離。
謝:我住秀茂坪「半山區」,十年前,仍能遠眺維多利亞海港。
陳:那時觀塘仍未有高樓?
謝:沒錯,望下去,只有一幢幢矮小的舊樓。
陳:因為以前是飛機航線,不能建高樓。
謝:你看,先有創紀之城再有apm,旁邊工業大廈也長高了。
陳:你還記得以前有一幢「鱷魚恤」工廠大樓嗎?
記:不說也忘記了,大樓外有隻很大的鱷魚標誌。
陳:看不到了,只有民政事務處,還是舊觀塘地標。
謝:這幾年,我從家中窗口拍攝觀塘的外貌變化,變化可大了,從望海變成望樓,從望星變成望燈。
陳:對觀塘最特別的記憶,是開源道的工廠大廈,因為曾在工廠大廈當暑期工,一到午飯時間,人頭湧湧,水洩不通。應該是十年前吧,裕民坊公園旁還有兩間大型唱片舖,現已人面全非,看到唱片業的不景。
謝:從綠色專線小巴的數量,可看到觀塘區發展迅速,路線增多了,代表發展越來越快,又一個新社區出現,但大型巴士及地鐵卻未能及時延伸至新社區。
陳:你看,這是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足足「臨時」了三十年,沒冷氣,沒間隔。
謝:去年,我們辦了一個關於觀塘重建計劃的攝影比賽,有參賽者專拍攝小販市場內的每個檔口。
陳:因為沒有規範,個個檔口設計也不同,很有特色。
謝:平時你根本不會留意這細小地方,卻反映小販們求生能力。
陳:你看,這是金舖林立的物華街,自從轟動一時的葉繼歡連環打劫五間金舖後,開始日日有警車停泊駐守。
謝:除了裕民坊,物華街就是觀塘市中心最旺的地方,不少南亞裔人士在此居住,還有不少印尼餐廳。
記:每條街也有當舖。
謝:又反映到居民生活質素,有錢也不用典當吧。
陳:不過,重建觀塘舊區,只是裕民坊兩邊。
謝:只希望公園內那幾株百年老榕樹能保存下來。
破了舊區,毀了小店!
觀塘重建計劃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重建項目,面積達5.35公頃,約五個足球場大,範圍包括觀塘道、康寧道、物華街和協和街,拆卸二十四幢舊樓,換來五幢五十層高住宅、一幢八十層高商廈及一座鵝蛋形社區中心。
謝:社會發展少不了新舊更替。
陳:懷疑重建後,政府怎樣保存舊區氣質。
記:如之前的深水埗重建,不少古老行業將會被淘汰。
謝:仁愛圍後巷的裁縫店、街頭補鞋匠、凉茶舖等,都會消失。
陳:這間在仁愛圍的模型店,應該有超過二十年歷史吧,中學時,我最愛在此流連。
謝:同類型小店若搬入商場也不成,至少不可在店外置扭蛋機。
陳:現在的購物模式一式一樣,只賣相同貨品,比較下,舊區更有活力及創作力。
謝:舊區特色就是混亂中見組織,看似污穢不堪龍蛇混雜,卻富有社區凝聚力及和諧感。社會發展不應只由上至下,不是建一幢摩天大樓,就說成是社區文化,還要顧及橫向發展,要兼顧小店的融入,不同區的居民應有不同生活方式。
陳:要做到平衡絕不容易,現在西九龍的發展模式,將來也會在觀塘區重演。
謝:觀塘人口的確老化,油塘、九龍灣和牛頭角陸續有新屋邨建成,將有年輕家庭搬入,將逐漸轉型為中產社區。
陳:無疑重建後會少了天台屋和危樓,生活有所改善,但也要想想應否保存一些舊區點滴,但我懷疑政府能否顧及。
謝:看舊區樓宇會看到當時的創造力,如這些像圓柱體的大廈,今天怎會有此建築?還有,不少樓宇是依着道路而設計的。
陳:若變成一個大型屋邨,樓宇全部四四正正,那將了無特色。
謝:還有,以後觀塘居民購物,只能去商場,少了走入街市的探險感覺。
陳:瑞和街那邊的婚嫁聘禮店,碩果僅存。
謝:又如銀都戲院,只剩下招牌;寶聲戲院,早已面目全非。
用相機見證歷史!
他們倆與友人在三年前創辦「光影作坊」,透過不同類型攝影活動,讓市民靈活運用相機記錄歷史。今年十一月,也將舉行「觀塘24小時合拍行動」,鼓勵觀塘區居民拍攝日夕相對的社區景況。
謝:歷史不應只由尊貴的人去寫,平民百姓也應該參與,讓後人知得更多更闊。
陳:今次活動的拍攝範圍不只觀塘市中心,還包括整個觀塘區,從九龍灣到油塘。
謝:去年,我們有一個真正為觀塘重建而舉行的攝影展覽,今次的範圍更大,總之在觀塘區內發生的事,也可以用相機拍攝下來。
陳:希望住在觀塘區或在觀塘區工作的人也可參加,因為大家對這個地方熟悉,拍攝出來的作品才有感覺。
謝:活動前會先舉辦四個工作坊,三小時內讓大家學好基本拍攝技巧。
陳:拍攝活動在十一月六日中午十二時至十一月七日中午十二時舉行,共二十四小時,參加者可在此時間內拍攝觀塘區的一切。
謝:無論人、景及物,總之作品要表達到觀塘區。
記:會公開展覽照片嗎?
謝:參加者會把作品上載到「觀塘24小時合拍行動」網站供人欣賞,同時會在淘大商場設展覽區,公眾可即時看到參加者作品,並不斷重播至十一月八日晚上。
陳:現在,已經有十多間觀塘區中學報名參加,希望能召集到二百五十人,齊齊玩這馬拉松式拍攝活動。
謝:技巧不是最主要,最重要是你有份為觀塘區作歷史見證。
陳:當日,參加者將獲分派一件印有「觀塘24」字樣的Tee,猶如一個小型嘉年華會。
記:是否所有照片也要在活動日拍攝?
謝:沒錯,只可以在這二十四小時內拍攝,當然,我們不會檢驗相片日期,大家講個信字。
小資料:
觀塘區,位置在九龍半島東面,北望獅子山,南臨鯉魚門,東連飛鵝山,西接舊機場,地區範圍包括茶果嶺、四順、油塘、藍田、鯉魚門、觀塘、秀茂坪、佐敦谷、牛頭角及九龍灣等,人口約587,000人,面積1,130公頃。
觀塘24小時合拍行動
日期:11月6日12:00nn至11月7日12:00nn
招募:9月18日截止
費用:全免,參加者需自備相機
網址: http://www.re-kwuntong.hk
註:9月28日、10月5日、10月12日及10月19日設工作坊教授基本攝影技術。
後記:
家住同是舊區的深水埗,擠迫嘈吵充斥黃賭毒,但我卻愛住於此,因為五分鐘路途內有四間7-11,交通四通八達,上水至鴨脷洲也有公車直達,中法意泰越菜又平又好吃,只愁缺少戲院和滙豐銀行,居家於此別無他求,只盼政府別再收舊樓迫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