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行使價與相關資產現價作比較,可以得悉一隻認股證是價內、價外還是貼價。或許有投資者會發現,假設其他條款相同,價內認股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一般較價外或貼價認股證為低,為甚麼有這種現象?
要得悉價內證對正股價格變動的敏感度是否較低,可從實際槓桿入手。由於價內證價格中主要成份為內在值,時間值所佔比重通常較為有限,而實際槓桿亦會較價外證低,從而影響對正股股價變動的敏感度。
然而,基於價內認股證的實際槓桿一般較低,以價內認購證為例,有時候正股上升,但價內認股證有可能升幅不顯著,特別是深入價內證,其表現有機會僅能貼近正股升跌幅度,槓桿效應相對並不顯著。
假設兩隻恒生指數認購證的到期日、換股比率等各項條款相同,以恒指為19500點計,一隻行使價為17000點的價內證,及一隻行使價為21000點的價外證,兩者的實際槓桿分別約4.3倍及7.4倍,即前者指數升1%,價內認購證理論上升4.3%,而價外認購證理論升幅則達7.4%。
槓桿低風險較低
大部份投資者參與認股證,主要是以槓桿效應分享正股變化帶來之潛在回報,故倘若認股證太價內,實際槓桿過低,或影響了參與認股證的原意。但從風險角度看,價內證價格的波動性一般較細,在看錯方向時,所承受的損失可能稍低於價外證。因此,價內或價外證各有優劣點,衡量槓桿水平的同時,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麥格理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