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還沒有把小孩折騰完。「母語教學」破產了,「通識教育」也在難產,眼前令家長和中學生都想辦法要逃亡的,是所謂「大學三改四」。大學本來三年,增加到四年。表面的理由,是三年的大學教育,基礎不夠,預科升上來,中英文都不夠好。
然後是大學的設備豐富,圖書館和電腦,匆匆三年,用不夠的,校園生活,也多姿多采,多玩一年,「大學生活」會更充實。
有一位教育專家更好笑,他說:香港四年大學教育,像一個國際城市。
這些垃圾論點,都可以一一駁斥──三年大學教育如果基礎不夠,是因為兩年的預科出了問題。把中英文學得穩固,是進大學之前的事,正如把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學會,是幼稚園畢業之前的事,你不會嫌小學一年級的小孩,不會串ABC,而把小學從六年改為七年,然後把幼稚園高班,改稱小一。
大學的資源豐富,校園生活很好玩,三年不夠,大學四年,可以穩打中英語文基礎?不如乾脆把預科也取消,中五畢業之後,直接升大學,大學改行五年制,基礎更穩固了,五年的大學生活,溝女溝仔,有足夠時間分手,換畫,摸索性知識,基礎打得更穩呢。
至於四年大學教育,更符合「國際城市」地位?也很笑話,倫敦是國際大都市,倫敦大學三年制;甘的蘭州,不是什麼國際城市,但蘭州大學,卻是四年制。
大學改成四年,大學多了撥款,多了教授講師職位,但中學少了一年預科,預科教師就失業一大批,對於一個只講數字、不懂質量的社會,什麼三改四也好,四改三也罷,無論祭出什麼「美國經驗」、「歐洲先例」,搬出許多教育的學術理論詞彙來包裝,都是一個「錢」字作祟,是一個階層人,想擴大其利益疆域,伸手向另一個地盤的人進行搶掠,僅此而已。
這是道貌岸然的中國人社會的現實。不管四年制的大學一年級,還是三年制的預科中七學生,不論稱呼如何,他們都是o靚模的粉絲。四年制大學一年級和三年制預科中七,都一樣情迷YouTube。追看大咕窿,「教育資源」的大米,分配這個鍋多一點,還是那隻碗滿一些,沒有什麼分別。
高呼「三改四」的高官,仔細看清楚,他們的孩子送去哪裏讀書?當然不是四年制的香港北角寶馬山樹仁大學,而是三年制的英國,就像「母語教學」一樣。面對這等「港人治港」式的廉價騙局,邏輯很簡單:他勁sell哪一樣,你把那一樣當做毒藥,跟他對沖,挑相反的,一定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