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水務署「嘥水」,署長承認供水水管滲漏率達21.8%,換句話說,每年浪費2億立方米食水,「蒸發」5億元公帑。該署稱正逐步更換及維修四成老化水管,料2015年滲漏率可減至15%。環保組織批評當局未妥善保養水管,浪費公帑及資源:「華南已經缺水,第日有錢都買唔到東江水!」
水務署署長馬利德昨稱,供水管老化系統難免滲漏,如英國滲漏率也達23.5%。他又說,香港很多樓宇及道路依山而建,網絡需將食水或鹹水,泵到較高的配水庫再流入用戶,水管承受較大壓力,容易滲漏。
以去年食水供應量9.5億立方米計,水管滲漏流失2億立方米食水。本港七、八成食水倚賴東江水,去年水價達24.948億元,滲漏便浪費掉5.4億元。
2015年完成復修
他續稱,當局2000年已將全港7,800公里水管,其中3,000公里較舊的,納入水管更換及維修計劃,並加快至2015年可完成復修,滲漏率可降至15%。他說海水鹽份較高,又含礦物質,令鹹水喉管較食水管更易老化,已託港大研究減低海水雜質,延長鹹水管壽命。
此外,水務署為淋浴花灑頭引入「用水效益標籤」,分四級,一級花灑頭最慳水,但因打入更多氣泡,力量不會減少。他說標籤明年會推廣至水龍頭及洗衣機。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反駁說,外國地方較大,水管接駁位多才易滲漏:「香港唔應該有咁高滲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