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在江南(上海近郊)曾不止一次參加過一種十分有趣的群眾活動,那種活動叫「拷浜」,這個「浜」字,就是上海話中常說的「洋涇浜」之「浜」。不知怎地,使用的「九方輸入法」中,沒有這個字,只好手寫填上去。這個字的意思,是小河。
第一次參加,是被銅鑼聲吸引過去的。中國農村,事無分大小,都習慣以打鑼作為訊號以聚集民眾。聽到鑼聲,就知道必有熱鬧可看,於是循聲前往,到了一條小河邊上。只見已有一百多人,有男有女,正分成兩堆,手中都拿着鋤頭、鐵叉、鏟子等傢伙,人聲嘈雜,喧嘩莫名,看這陣仗,十足似械鬥,嚇了一大跳,不敢太逼近,手心有點冒汗。
不多久,兩堆人並沒有拚命廝殺,發一聲喊,以相反方向,沿河各奔出三十公尺左右,就各自奮力挖泥,堵塞河道,直到這時候,仍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只是可以肯定,他們決不會打架。因為所有人,都十分歡樂,尤其在一眾妙齡村姑周圍,小伙子簡直是鮮蹦活跳。村姑高高挽起褲管,那時沒迷你裙,少見女性小腿,遑論大腿,合該小伙子熱情高漲,下手快捷,不一會,小河兩端都被堵住,大眾改用各種盆、桶,一齊下河,在被堵的那一段小河中向外戽水。
那時,男子赤膊,女子衣衫盡濕,水花四濺,嬌叱不絕,風光之旖旎,得未曾見。等到將那段小河中的河水戽到見底,只見河底泥漿中萬千各種大小鮮魚蹦跳求生,河邊圍觀小孩大叫躍下,一起撈魚。看到這時,再無旁觀之理,踴躍參加,收穫是人家不要的烏鱧魚多條和泥漿一身,外加回宿舍後的記小過兩次──本來記一次,駁了幾句嘴,加多一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