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父母護蔭下成長,並非必然。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從「童夢成真專戶」,撥款約6,000元予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舉辦「親親我的家」活動,讓來自15個家庭的寄養兒童與親生家長透過同遊玩樂的機會,改善親子關係,邁步朝向「回家團聚」的最終目標。
活動於8月中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日舉辦,共32名寄養兒童及家長同遊屯門黃金海岸,享受陽光與海灘,又到圖書館共享閱讀趣味,再玩乒乓球,行程豐富緊湊,讓這些基於經濟或生活環境因素,鮮有一同外出的家人,玩得樂而忘返。有別於平日家中凝滯沉悶的氣氛,有助推動親子間的交流。
11歲的Suki,兩年前患抑鬱症的母親無法承受同時照顧三名子女的沉重壓力,她被安排到寄養家庭生活。不一樣的成長經歷,讓她有着與年齡不符的成熟思想。她坦言:「對上一次同屋企人出去玩係兩年前嘅事,平時大家零交流,關係好似好近,但感覺好遠。今次參加活動令我哋之間有咗話題,好似出發前大家傾過戴唔戴遮咁,我覺得好開心。」
了解加深好多
Suki的母親有更深刻的感受:「呢次活動唔單止令我眼界大開,仲可以一家人好溫馨咁食餐飯,我好自然就問咗平時問唔出口嘅問題,好似佢哋嘅社交情況咁。陪佢哋一日,了解加深好多。見佢哋喺公眾場所表現好得體,我好自豪。」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總協調主任李玉英表示,政府撥款有限,全賴坊間慈善基金資助,才得以舉辦此類活動。
她笑言:「蘋果基金嘅資助意義非凡,我哋期望可以多啲籌辦活動,幫佢哋促進感情,早日達至『回家團聚』嘅目標。」
「童夢成真專戶」捐款編號:S0010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寄養家庭供不應求
18歲以下兒童若家庭發生突變,如父母離異、入獄、因病入院或去世、兒童受虐,導致父母暫時或永遠無法照顧下,可經註冊社工向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申請寄養服務,以轉介至非政府機構提供配對寄養家庭服務。寄養服務分日間寄養、一般寄養及緊急寄養,現由11間非政府機構提供。
不過,現時寄養家庭數量不足以應付需求,李玉英盼有心人申請。有意成為寄養家庭的人士,可致電25732282與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聯絡。
成為寄養家長基本條件
‧夫婦其中一位為全職家庭照顧者
‧年齡為25歲或以上
‧有照顧兒童的經驗及能力
‧有穩定經濟收入
‧家居整潔安全
‧身心健康
‧小學畢業程度
‧樂意與社工及寄養兒童家人合作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