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驗毒計劃治標不治本。有家長團體指出,政府不宜把資源集中於治標性質的驗毒方案,應同時關注及分配資源去預防吸毒問題,以及教育家長為人父母的質素,從而促進親子關係,才是治本之道。
學習做個好父母
家長學校委員會主席陸鳴茜表示,校本驗毒計劃比較短視及只着眼於問題表徵,預防青少年吸毒才是治本之道。她指出,親子關係有助建立子女的自重自愛信念,且應從小開始培養,故委員會推行「親職教育」,家長透過課程可掌握為人父母應具備的態度、知識、技巧等,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陸鳴茜認為,坊間的親職教育多數是斬件式舉辦單元講座或短期課程,未必有深層效果;所以委員會推行有系統的親職教育,包括一個幼兒部課程、三個小學部課程、一個進階課程,內容包括管教之道、父母情緒處理、蛻變少年期等,讓家長可由子女就讀幼兒班開始,就學習如何做個好父母。
家長鍾美施認為自願驗毒成效不大,驗毒結果也不宜交予警方跟進,以免影響子女前途。育有三子的她表示,參加親職教育後,她更懂得與兒子分析時事,增加母子商量溝通的機會,有一次與兒子談及驗毒問題,兒子坦誠表示:「冇份吸毒,驗都冇問題。」
另一家長莊施敏亦指未參加計劃前一直以為自己的管教方式無問題,「後來發現打仔係唔work,唔係靠嚇就OK!」她指親職教育令她明白,拒絕子女要求時,必須令他們明白背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