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儍人 - 陶傑

道德儍人 - 陶傑

校園驗毒,強迫也不是,自願也不行,七閹八廢,看來還是會像「母語教學」一樣,慢慢給「微調」個精光。
這種莫名其妙的道德指令,一定行不通。特區政府打起道德的旗號,滿以為「替天行道」,左一句「不容毒品侵害我們的下一代」,右一句「救救孩子」,為了面子,硬要跟現實鬥氣,也沒有辦法。
這種感性「施政」,一定輸的。八十年代,前蘇聯高巴卓夫上台,共黨領袖,鐵腕執政,高巴卓夫屁股才坐定,一看下面送上來的檔案,發現全國酗酒成狂,俄國人喜歡喝伏特加。一九八四年,前蘇聯各大城市午夜清晨爛醉在街頭,要勞煩公安來抬人的酒鬼,共有九百萬。
高巴卓夫大怒。九百萬酒鬼,不但醫療負擔重,對所謂生產力,帶來多大的損耗?他決定萬事不如打擊酗酒急,馬上召開政治局會議,宣布挽救俄國人的健康和靈魂,要嚴打酗洒,把全國的酒稅,包括啤酒和紅酒,一概激增三倍。這樣,就沒有人再爛喝了。
政治局全體官員聽了,一呆,不敢說話。財政部長狄曼賽夫,忍不住了,結結巴巴提出異議:加了酒稅,酒的銷量下降了,國庫必然減少稅收,會造成赤字的。
高巴卓夫打斷他的話:「你的觀點,毫無新意,你實際上,就是主張全國男人繼續做酒鬼。你以為共產主義能從伏特加的酒瓶裏誕生?」
高巴卓夫一意孤行。結果一夜之間,全國湧現了伏特加的地下黑市,政府加了稅,但蘇聯人一樣爛喝如故,而且黑市伏特加,品質沒有監管,許多還放了甲醇,許多人喝了,不是醉倒街頭,而且毒死家中。
三年之後,高巴卓夫知道錯了,宣布撤回成命,但國庫空虛,民怨四起,大錯難以挽回。
高巴卓夫以道德的「使命感」治國,不足為奇,他的強人語錄,卻很有趣:反對禁酒,就是鼓勵全國繼續爭做酒鬼,這是很典型的共產黨思維,鬥爭人,就是用這種邏輯。共產主義天堂難道可以在伏特加的酒瓶子裏實現嗎?這種Sound-bite,也很有「感染力」,既然搶佔了道德高地,左一句「救救人民」,右一句「國家關懷人民健康」,「幫助戒酒,國家是為了你好」,異議的人,只有噤聲。
就像校園驗毒,私隱專員提醒其中的法律弊端,即刻有人罵「是不是想助長孩子吸毒」一樣。
蘇聯的社會和歷史,香港的「中環精英」從來沒有這樣「通識」過,也難怪的,在香港,本來辦喜事,像明星結婚,卻變成悲劇,政治的悲劇,也只能當喜劇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