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雷子樂報道】如果你的孩子出現學業轉差、衣服有異味、獨留房中等任何一項迹象,很抱歉,根據一份由政府禁毒基金資助的吸毒危機測試表分析,他「可能已經有吸毒行為」。大埔區內部份中學生,近日都收到這份由東華三院及香港大學學者製作的小冊子,全港的中學生將陸續收到這份「開學禮物」。有學生直斥該評估誤導、靠害,內容極度荒謬,人人也會被評為癮君子。
指「爛牙便秘」太武斷
這份名為《無毒家教有妙法》的小冊子共有8頁,其中一頁是吸毒危機測試表,按行為、身體狀況、個人物品、情緒及生活習慣、社交等分類,列出25項危機表徵,供家長根據子女近況作評估,只要發現任何1至8項,就會評為可能已有吸毒行為,毒品已影響日常生活。如有9至15項徵狀,更被視為對毒品已有一定程度依賴,家長要鼓勵子女接受治療。
在大埔區讀中五的陳同學收到小冊子後相當不滿,電郵本報逐點反駁。例如「學業表現轉差」可能是科目越來越難;鼻敏感、傷風都會「常流鼻水」;「衣服有異味」,炎炎夏日很常見;「情緒不穩定」、「與朋友聯絡表現神秘」等表徵是青春期的常態。「爛牙、便秘、腹瀉」則更加武斷,「爛牙都係,咁不知有幾多小學生吸毒啦!少食菜都會便秘」。
青年聯社召集人江貴生批評問卷設計誇張、嚴重簡化,易引起親子間無謂的猜疑。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說,業內人士會明白相關用字,但對普通家長或會「有少少驚嚇」,認為應詳加說明。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表示,問卷的評分機制「可能粗糙咗啲」,但許多都是吸毒的早期徵兆,如擁有改裝飲品樽、渴睡睡足一至兩天等,況且1至8分只是「有可能」有吸毒,有助提醒家長多關心子女。
製作單位:對象是家長
負責該套危機測試及家長禁毒教材套的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主任鍾燕婷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宣傳單張對象是家長,吸毒危機測試只是初步評估工具,子女出現當中表徵並不代表必然有吸毒,家長須諮詢社工意見。單張及整個「家長禁毒資源套」計劃由禁毒基金資助,總撥款額為93萬元,製作過程參考了外國文獻、禁毒處、教育局資料,並向社工、老師、警察、家長教師會諮詢。
吸毒危機測試內容(節錄)
有否出現以下表徵
行為:學業轉差/自言自語/常苛索金錢/認識吸毒朋友/開始口吃
身體:尿頻/常流鼻水、鼻血/尿道發炎/有不明瘡疤/爛牙、便秘、腹瀉
個人物品:有錫紙、飲管/有不明來歷藥物、煙管/藥袋內有藥物/衣服有異味
情緒及生活習慣:數小時內不斷飲大量清水或凍飲/改變進食習慣/情緒不穩定/感疲倦、恍惚/記憶力衰退/渴睡(睡足一至兩天)
社交:長時間流連在外/與朋友聯絡表現神秘/獨留房中/落disco/借錢說不出理由
出現表徵:0個
分析:子女沒吸毒迹象
出現表徵:1-8個
分析:可能已有吸毒行為,毒品已影響日常生活
出現表徵:9-15個
分析:對毒品已有一定程度依賴
出現表徵:16-25個
分析:吸毒情況十分嚴重,可能明顯吊癮,情況危險
資料來源:《無毒家教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