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男子兩周前才做完「通波仔」心臟手術,昨凌晨與朋友在油麻地一間聯誼會打麻雀消遣期間疑病發,突然暈倒,經送院搶救後終告不治。心臟科醫生表示,病者即使曾做通波仔手術,但不代表「以後乜事都冇」,手術後一個月內更不應做劇烈運動或受刺激,一旦身體不適要立即求醫,以免錯過搶救的黃金四小時。
突心絞痛不適
猝死56歲男子姓周,居於深水埗汝州街。據悉,周患有冠心病,兩周前剛做了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導管介入手術,身體仍在復元中。前晚他一時技癢,與多名男女友人相約到油麻地白加士街120號3樓一間聯誼會竹戰。據悉周開枱不久後,突然感到心絞痛不適,於是請一名友人「頂上」,而他則坐到一旁休息及觀戰。
至昨凌晨2時許,周突然感到胸口楚痛,以一手按胸狀甚痛楚,繼而倒地昏迷不醒,雀友們見狀大驚,將他扶起後致電報警,救護員到場替他急救,當時他已全無反應,經送院搶救,延至凌晨3時33分終返魂乏術,雀友們得知他突然離世均感欷歔。
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解釋,如病者所患的冠心病較嚴重,加上年屆50多歲,通波仔未必能一次過完全解決所有心臟問題,手術只能協助病者改善血液循環,萬一血管閉塞亦不會即時死亡。他說,不少人「以為通波仔以後乜事都冇」,事實上手術只是放入支架擴闊收窄的血管,以協助血液循環,並不代表其他有膽固醇積聚的血管「冇事」,一旦病者緊張受刺激,膽固醇斑塊破裂,便會引致血管栓塞。
不舒服應求醫
何鴻光指通波仔手術一般很安全,只有1%的危險性,手術後24小時最關鍵。他說,通常放入支架後傷口至少一個月才癒合,這個月內病者雖可如常走動,但要避免劇烈運動及受刺激,並要按時服食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若有不適立即求醫,「好似今次打麻雀嘅男事主,佢覺得一唔舒服,應該立即睇醫生,千祈唔好等,因為出事後黃金四小時最重要。」一名64歲老翁今年6月便在通波仔一日後,便到西貢清水灣二灘游泳,結果病發遇溺死亡。
通波仔手術後打麻雀男子猝死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