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20年的淺水灣酒店開業以來,一直是城中上層社會的「蒲點」、吃喝玩樂消磨時光的場所,由英式HighTea到其後的茶舞全部俱備;這裏華洋滙聚,也是美國大文豪海明威、中國著名小說家張愛玲的靈感泉源,電影《傾城之戀》及《色‧戒》的拍攝場地。這些映像雖然已隨着時間漸漸消失,但全新開幕的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卻可讓大家再次體會昔日社會的點滴。
記者:鄧愷欣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位於影灣園商場內,10多個常設展廊存放了400多件昔日淺水灣酒店的歷史印記,免費供遊人重溫。展物也顯示當年淺水灣酒店出現的人和事,都走在社會文化前端:一幀水上飛機停泊在酒店對開沙灘岸邊,是典型上流社會卓越生活的寫照;歐美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樂器,反映六、七十年代歐美文化抬頭;還有精美的旅行野餐盒、女士穿着的背心短褲、毛料泳衣,都是當年潮人的摩登物品。
認識香港文化
淺水灣公司總經理甄栢禮(PalleJensen)表示,「歷史珍藏館通過過去90多年來淺水灣酒店的賓客眼睛,重新展現淺水灣及香港昔日文化,讓年輕一代認識香港早期的社會文化特色。」展品出也包括當年不多見,用來製造梳打水的虹吸管瓶子。
歌手潘迪華昨日憶述,「當年我經常同家人嚟飲茶、游水,都好開心o架!」她更借出多幅當年在這裏拍攝的家庭照。
常設展館展出照片和實物,還有美國大文豪海明威1941年訪港,入住淺水灣酒店時攜帶的老牌Underwood手提打字機,還展出兩夫婦與孫中山遺孀宋慶齡會面的照片,及在酒店內拍攝的生活照,還有海明威與當年在華南一帶工作的海外記者的照片。
露台可跳茶舞
曾在1960年放於酒店大堂、重373磅的明朝古鐘、英國著名劇作家NoelCoward在1930年於香港撰寫小說所用的打字機,也是重要展品。
另外,自從1920年開幕至今的露台餐廳,在斥資近億元翻新後,亦於上星期重新營業,除了繼續提供傳統的英式下午茶與歐陸食品外,也將露台改為餐廳大堂,讓客人跳跳茶舞,懷舊一番。
歷史建築
多部電影取景場地
淺水灣影灣園前身為60至70年代紅極一時的淺水灣酒店,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在1918年決定於淺水灣開設別墅式酒店,並發展成為游泳勝地,政府也將該處發展為海浴場,重鋪沙灘及搭建更衣室。
典型英式建築風格
酒店於1920年建成,除了面向淺水灣無敵海景,建築物亦充滿典型英式建築風格及園林設計,與尖沙嘴半島酒店齊名,是當時商界政要、社交活躍人士經常進出的高級場所,也是多部小說場景和電影取景點。
張愛玲由上海來港讀大學時,她的母親路經香港時亦曾入住淺水灣酒店,在《色‧戒》、《傾城之戀》和《小團圓》裏都有當時的生活點滴;還有1955年的荷李活經典作品《生死戀》(LoveisaManySplendoredThing),還有由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傾城之戀》,以及近年的《色‧戒》也是在酒店取景拍攝。
二次大戰期間,淺水灣酒店曾經成為英軍的防守據點及醫院。酒店於1982年拆卸,1989年重建後易名為現時的影灣園,保留舊有英式建築風格,左方半圓狀一座是服務式住宅,其他單位為出租物業,園內有俱樂部、商場及食肆。
本報記者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
樓層:下層大堂
淺水灣酒店行李標籤及1930年代的留聲機
酒店客房的家具和用品
當年航空公司海報及水上飛機停在岸邊的照片
當年停泊在港的郵輪海報及相片
西方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相片及樂器
旅行野餐盒、泳衣及潘迪華的家庭照
樓層:走廊通道
當年酒店賓客打網球或下棋等照片及棋藝用具
宋氏家族經營裁縫店當年使用的車衣機及針線等物品
介紹茶葉與鬆餅等淺水灣傳統美味佳餚
樓層:竹樹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下榻酒店留下的書籍,使用的餐具及酒器
樓層:閱讀室
海明威下榻酒店時帶來的打字機、書籍及相片等
1960年放在酒店大堂的明朝鐵鑄古鐘
資料來源:淺水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