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取消借貸大耳窿照追數

市民取消借貸大耳窿照追數

高利貸集團經常以「毋須入息證明」、「特快批核」、「現金即時到手」等廣告標語招徠,但仍有小市民相繼上當,借款一刻才發現已墮入陷阱,甚至借錢不成反被狂追費用。警方透露,今年首7個月已接獲74宗涉及財務公司的投訴,有公司為逃避法律責任,更引誘市民到境外借款。

個案一:「唔借都要畀顧問費」

梁女士無入息證明,接到一間顧問公司來電推銷私人貸款,聲稱毋須入息證明及擔保人,她遂前往辦理申請,並與公司簽訂協議書,借貸16萬元,成功申請須付8%即12,800元顧問費。
數天後她接到職員來電,要求往另一間公司續辦手續,她拒絕,也未收過任何貸款,但後來竟不斷被滋擾。
梁女士說:「佢哋話公司已經辦咗手續,家唔借都要照畀顧問費,除咗電話滋擾、仲派人上門追數。」
檔案編號:0804031

個案二:借7000元實得1420元

家庭主婦梁小姐看到報章上一則借貸廣告,致電查詢借貸3萬元,職員稱可分24期攤還,每月還逾1,800元,另須付手續費780元。
她接受條款前往辦理,職員即時收取手續費,着她1小時後返回公司,但後來職員再索取800元查冊費,又指示轉往另一間財務公司取款。梁小姐急需用錢無奈接受「新條款」。
但抵另一公司後,職員只批出7千元,此外又扣除4,200擔保費,結果「七除八扣」實得只有1,420元,「佢幫唔到我,仲累我孭多一筆債,呢啲公司經營手法好離譜!」
檔案編號:0804031

誘境外借貸逃避刑責

警方透露,近年每年收到逾百宗涉及財務公司的投訴,根據最新資料,有高利貸集團利用互聯網平台刊登廣告,誘市民到境外向他們借貸,欲藉此逃避法律責任。
警方提醒市民,與無牌財務公司或高利貸交易可帶來危險與嚴重後果,市民借貸前應慎重考慮本身還款能力,才向合法的放債機構借貸;牌照資料可向公司註冊處放債人註冊小組查閱。網址: http://www.cr.gov.hk/tc/public/moneylender.htm

民協意見:加強監管放債

正協助借貸受害人的民協發言人楊振宇表示,類似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經濟不景氣下,不少市民急於用錢,但由於無收入證明,轉移向財務公司借款,不過此類公司良莠不齊,部份以顧問公司或中介公司「掛名」經營,實際上無放債人牌照,不受《放債人條例》監管。
他指出,此類公司經常搬遷逃避警方追蹤,部份更可能與有牌財務公司有聯繫,接轉介個案「走法律罅」進行借貸活動,當局有需要堵塞法例漏洞,嚴禁財務公司轉介借貸申請,並需要對放債行業加強監管。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財務公司張貼街招「搵客」,有不少市民上當。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