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發改委兩招玩殘炒家 - 胡孟青

青心直說:發改委兩招玩殘炒家 - 胡孟青

成品油應加唔加,等大家以為冇得加時,就漏夜宣佈每噸加300大元。早前到期加價冇聲氣,所有矛頭都直指發改委,為咗唔推高通脹,違背當初承諾,政策「入後波」倒退,擺明大石砸死蟹有機制不依。其實,發改委係有苦衷。
發改委當然有責任,但問題唔係加唔加油價,而係出喺5月發表嘅成品油定價機制。當時白紙黑字講明,當國際油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變幅超過4%,成品油價就可以按可加可減機制調整。原意係等內地成品油價逐步同國際接軌,減少油公司煉油業務虧損,政府亦毋須畀天額補貼,反而可以繼續以暴利稅抽水。
如意算盤打唔響,係因為呢次衰在走得太前、透明度太高,連小學生都識計幾時要加、幾時要減。明知你要加都只能夠22日後先加,造就黃金炒作機會,內地傳媒話,有石化商人將油產品囤積居奇以牟利。投資者趁火打劫,發改委當然唔高興。
8月25日(上周二)市場傳出發改委將上調成品油價,同時國際油價急跌3%。結果,中國上周五並無一如市場預期加油價。

突加油價忽推補貼

喺正式上調成品油價前,《上海證券報》引述發改委高層指︰「在當前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發改委將盡量減少成品油調價頻率。」當大家估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胎死腹中,發改委又突然出招,罕有地點名話有關報道失實,發改委會繼續依法做好成品油管理工作,結果過幾日就將油價上調。
發改委手口並用挾淡倉,除咗知成品油定價機制衰在太透明,亦想傳遞一個訊息──新機制只係寫明以22日國際油價作參考,但冇為幾時加幾時減定下期限,大可儲埋一次過加番或減番,炒家想捉手影,咪使旨意。此乃獨有高壓調控「有法不依」之中國特色,炒家損手便學會深切教訓。
發改委唔只出奇制勝,仲有為早前打散股市的產能過剩問題降溫。溫總開到聲要調整產能,其實潛台詞係要為股市降溫、防範泡沫。
股市應聲下跌過後,發改委宣佈以貸款貼息方式,支持包括銅、鉛、鋅等10個資源同原材料產品進口,企業可以平價買料,有助長遠盈利貢獻,上市公司實力提升,自然會慢慢喺股價反映,這又是調控市場妙法之二。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