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節節攀升,開發商指摘政府「供地不足」,政府反擊開發商「囤而不建」,國土資源部在兩周內兩度下旨嚴處批而未用之土地,將這場罵戰推向高潮。
國土資源部繼上周一明確表態要求加強監管之後,本周二又再發出通告,要求嚴格建設用地管理,並要促進利用批而未用的土地。
增透明度是國土資源部的「撒手鐧」,就是加快設立「批、供、用、補、查」綜合監管平台,令地方政府可加強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及時向公眾公開供地計劃,令開發商囤地現象也將無所遁形。
閒置一年土地徵費20%
發改委、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按年上漲1%,按月0.9%,漲幅續擴大。開發商炮轟政府樓價升是由於供地不足,但中原地產研究報告指,40家知名開發商於03年至今年上半年間獲得的住宅土地中,高達57%的土地未形成實際銷量,其中27%的土地「待開發」,30%則「規劃在建」。大量閒置土地不但造成資源浪費,更製造「地荒」假象,抬高樓價。
國土部應勢重申嚴控囤地力度,對於閒置一年以上之土地徵收20%土地閒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者,堅決無償收回。此規定由來已久,但相對土地增值收益,所徵之閒置費實在微不足道,加上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的利益聯動,處置政策形同虛設。國泰君安分析師孫建平表示,嚴控政策或將放慢開發商拿地速度,但恐難取得效果,因加強監管會抑制土地供給,大幅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SOHO中國(410)董事長潘石屹稱,開發商囤地是因為預期明後年土地供應不足;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亦指「手裏有糧心才不慌」,但高企不下的房價將其追逐高利潤的心態顯露無疑。「地王」出籠加大了土地成本,令開發商不敢輕易入市,故囤地以「待價而沽」牟取暴利,同時不停拿地、加大土地儲備更可吸引股民購買股票,提升資本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