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司法機構屢爆醜聞

任內司法機構屢爆醜聞

【本報訊】李國能身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是司法機構行政管理的最高決策者,但李國能任內司法機構先後爆出多宗涉法官操守的醜聞,又遭審計署批評花錢多效率低,李國能為此推出多項改善措施及指引,以免司法機構聲譽再受損。

王見秋涉行為不當

回歸以來,多名退休法官先後被揭發操守受質疑事件,當中最受關注的是前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王見秋被指收受富商合共28萬元頭等機票,但王仍向司法機構申領17萬元旅遊津貼,涉嫌行為不當,遭廉政公署調查,但最終律政司以證據不足而不提起訴。另一宗是前高等法院法官李栢儉夫婦欺騙10萬元綜援及公屋單位,被判入獄11個月。
此外,審計署先後多次批評司法機構行政混亂,法庭空置不開庭的時間太多,當中區域法院的法庭空置率更達五成,案件輪審時間長,追討拖欠罰款又不力,行政效率低,有浪費公帑之嫌。
其後司法機構作出連串改善措施,包括在新的法院建築物內採用靈活設計,不再把每個法庭的面積劃一,藉此提高使用率。
李國能接受本報訪問時曾承認,現任或退休法官在法庭內外的操守或行為有偏差,無可避免影響司法機構的聲譽,他為此訂立行為指引,並要求全體法官謹言慎行。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為,不應將司法機構行政混亂責任歸咎李國能,「因為行政管理角色並非普通法官可以擔當,必須熟悉司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