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人.落幕

惡人.落幕

形容成奎安,從來只得個「惡」字,他究竟有多惡?且看中央電視台形容:「這副噩夢般的面孔,兩道掃帚眉斜插入鬢,一雙牛眼,白眼仁多,黑眼仁少,血盆大口,一臉橫肉。」很傳神,也帶點欣賞味道,大儍在國內有影迷會有唱過歌。人死留名,八十年代惡人Icon正式終結,一如吳志雄及李兆基說:「沒有港產片,再沒有『成奎安第二』。」

記者:梁佩芬 
攝影:梁細權
場地提供:尖沙嘴寧記火鍋酒樓

成奎安

西貢南圍原居民,十三歲加入邵氏片場做機械操作,七十年代末,由李修賢帶領他正式入行。「大儍」是乳名,1983年王家衞編劇的《吉人天相》用此乳名作角色名字,自此人人稱呼他大儍。從影多年,參演電影逾三百五十部,九十年代北上登台,2004年北京天狼唱片公司為他度身訂做一首《好兄弟》。

李兆基

昔日慈雲山十三太保,幕前演出是玩票性質,監製、製片及編劇才是其專長,描寫張子強作案經過的《驚天大賊王》出自其手筆,還替《黑獄斷腸歌》一片歌曲填詞,近來開始寫書。

吳志雄

經編劇南燕介紹加入新藝城演出《監獄風雲》、《喋血雙雄》,與成奎安、何家駒及黃光亮合稱「影圈四大惡人」,後與李兆基組成「江湖人電影公司」,開拍《陰陽路》電影系列。

吳:吳志雄 
李:李兆基 
記:記者
樣惡人不惡

看別人回憶大儍的文章,常說大儍最愛問人:「我惡不惡?你識不識我?」不用處身現場,單靠想像也幻想到他的樣子有多惡。今次訪問,兩位「江湖人」吳志雄和李兆基也劈頭第一句問我:「你覺得我惡不惡?」

記:唔……不是太惡。

李:你覺得有惡樣才可以做惡人角色?

吳:其實大儍好善良,心地好愛幫人。

李:反而影圈有位仁兄,官仔骨骨少爺款,但做起反派令人心寒,他就是林國斌,我很喜歡跟他合作。

吳:看林國斌樣子,你怎估到他能演奸能演惡?那些劈友開片的場面,他演得入木三分。

李:我們只是得個樣,你認為我惡嗎?

記:老實,不用演技,也很惡。

吳:哈哈,主角是靚仔,當然要有綠葉去襯托。

李:江湖人總有江湖味,拍戲總有自己一套演繹方法。

吳:旁人常說我一身紋身已經很惡,拍電影時稍稍把眼神弄得誇張點,就更加惡。
李:大儍的樣子,一行出來已經是惡,尤其一對眼及眉,輪廓深,粗粗魯魯。

吳:旁人常說我和基哥很相似,只是吃飯口味不一樣。

李:你認為我很想演戲吧?我反而愛做幕後,只是見某些人演來演去也演不好,倒不如親身上陣。

記:我有朋友在西貢開舖,據說如沒有朋友在南圍村而又無故闖入,會被人「兇」?

李:未必!所有人總認為江湖人是壞分子,如果沒做犯法事,也是個好的江湖人。

吳:只是團體的一分子。

李:我一向不主張動武,有事就坐低慢慢說,不用動刀動槍。

吳:這就是江湖人的道義。

李:大儍能幫人找回失車,就是一個例子,他本身是江湖人,知道蛇有蛇路,鼠有鼠路,總有方法找到失車。但他呢?他自己倒沒有偷車。

吳:大家的觀感還停留在電影層次,以為江湖人總是蝦蝦霸霸。

李:有次做電台節目,我說蠱惑仔的紀律比警察還嚴厲,有三十六誓七十二條,不能犯錯。那當然,江湖人也一定有烏合之眾,同樣警察部也會有黑社會。

吳:警察部的黑社會專家,不與江湖人接觸,大家怎講數?

李:大儍好,沒犯法,又肯幫人,有義氣。

■兩人說到激動處,互相「講手」,你說,他們惡不惡?

1987年《監獄風雲》

飾演大儍,一出場已被獄警仆頭兩次,血流滿面。

1989年《賭神》

飾演地下賭場主管九哥,想騙走落難賭神的錢,聲大夾惡。

1991年《著牛仔褲的鍾馗》

唯一擔正做主角的電影,飾演樣惡但心地善良的警察阿祖,用熨斗叉電一幕最惹笑。

1993年《追男仔》

飾演江湖人25仔,與張學友齊抽生死籤殺女警。

1996年《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飾演過氣江湖大佬儍哥,被新紮古惑仔陳浩南、山雞、包皮等人玩弄於指掌間。

2007年《C+偵探》

飾演肥龍,與黎耀祥一幫人謀財害命,肥龍負責碎屍,由於太血腥,邊碎屍邊嘔。

沒有「成奎安第二」

香港電影,由年產二百多部下降至現在的四五十部,江湖片更不多見。大儍去世,標誌着惡人江湖片正式落幕。

李:認識大儍十多年,最後合作是2004年的《喜馬拉亞星》。

吳:未入行已認識大儍,拍新藝城的《監獄風雲》開始合作。

李:八十年代江湖片盛行,我們一年拍十多部戲,只有六日休息,電影公司寧願多付六日薪金,也不讓我們放假。

吳:最旺的時間,一日可以走三、四組戲。

李:累得邊拍戲邊替自己按摩。

吳:拍《監獄風雲》,我日日帶二百人去上水片場,扮囚犯。

記:現在已經沒有江湖片了。

李:電影是時代產物,五六十年代盛行的《七十二家房客》,你現在重看,會覺得悶覺得婆媽,但那最反映時代實況。

記:八十年代的江湖片,也反映當年社會現實?

李:這叫「另類生活」,或者套用陳惠敏的形容:「地下秩序。」

吳:無錯!日間有日間的秩序,晚間也有晚間的秩序。

李:六七十年代的探長,也用地下秩序管治社會,大家講好就相安無事。到八十年代,時代開放,開始有電影人把這「另類生活」搬上銀幕。

吳:開始有江湖人參與故事創作,較具真實感。

李:不像一些編劇邊洗澡邊想劇本。

吳:大家覺得好看又刺激。

李:每個時代應有不同的代表性電影,總不能原地踏步。

記:你們覺得有人可以做到「成奎安第二」嗎?

李:以現在香港電影市場計算,任何人也要瞓低,現在一年拍多少部戲?所謂新戲,劇本賣的也是舊橋。

吳:就算有戲開,也是談情說愛青春戲,《無間道》裏的警察是奸角,但不會再像以前般為某角色定型,沒江湖味道。

李:況且,現在拍電影不再是給香港人看,要顧及國內市場,江湖片根本入不了大陸,在香港上映有時也會變三級片。

吳:一來已經沒市場,二來沒同類型電影,怎會再有惡人?怎會有「成奎安第二」?

李:所以我還是專心做編劇做監製,現在開始寫一本鬼古,志雄幫我改了個名。

吳:書名是《有鬼無鬼真係有鬼》,全是他的真實經歷。

李:我喜歡真事不愛天馬行空,內裏每個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可惜讀得書少,常執筆忘字,一年了,才寫了一半。

■2005年,成奎安已透露自己暴瘦四十磅。

■志雄渾身散發的江湖味,濃得化不開。

■台前,志雄唱連他自己也不知唱甚麼的歌;幕後,大班Dancer擁着志雄合照,江湖人,就是這樣受歡迎。

登台唱歌公安捧場

大陸不接受江湖電影,卻接受江湖人,大儍九十年代開始登台,累積到不少影迷,甚至有唱片公司替他出唱片,風頭無兩。

李:大家搵食艱難,四圍跑,大儍大部份時間也是賺人民幣。

吳:九十年代中,香港電影插水下滑,我們開始登台。

李:他應該是最早北上登台的藝人。

吳:大儍哥有賣埠保證,食住勢上,一做十多年。

李:台下的觀眾常說:「我是看你們的電影長大的。」

吳:當然是翻版碟。

李:大儍與國內人關係好,瀋陽那邊還有人幫他籌錢治病。

記:大儍在大陸有影迷會,濟南有湖南有連黑龍江也有。

李:唱歌,我們根本唱不起,只是玩玩遊戲,台下觀眾大叫:「基哥、志雄哥!」捧場者有百分之九十也是蠱惑仔。

吳:他們愛看江湖人,因為《古惑仔》電影系列很受歡迎。

李:嘩,一上台,觀眾對我們又攬又錫,插耳挖鼻又強吻。

吳:你看!(掀開T恤,露出肋骨上的五爪印)

李:大儍的Fans更厲害,因為他真是走遍五湖四海,我們常打趣說:「大儍上台鬧人也可以收錢。」

記:大陸人對江湖人沒戒心?

李:他們怎會怕我們呢?反而怕見不到我們。

吳:他們江湖人觀念,大陸稱「小混混」,只是一夥人一起做事。

李:還可以協助平息社會紛爭,公安也來捧場,不是監視。

記:難怪大陸網民只認識你李兆基,不知誰是地產大王李兆基。

李:有一次坐卧鋪火車,睡醒發現門口站滿了人,原來,助手幫我擋住了想索簽名及合照的人。

吳: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有利用價值,連嵩山少林武術學校內的學生也是《古惑仔》的Fans。

李:我們唱廣東歌,台下人聽到音樂有點熟,已經好享受。

吳:我連普通話也不懂說。

李:觀眾問:「基哥,你在說甚麼?」我答:「我也不知說甚麼。」

吳:他們不會介意,也不會刻意聽你唱歌。

李:最重要見到你!只要你受歡迎,就會一窩蜂邀請你。中國之大,每省每市每縣去表演,可以唱足十年八年……

後記:出發訪問前,同事叮囑我:「千萬別寫錯,你知,他們是江湖人。」一怔,才懂得驚起來。訪問時,大家卻嘻嘻哈哈,基哥一時爆響口說多兩句,會即時更正:「這句不要寫。」我堅決遵守,還有志雄哥你要我傳照片給你,我也傳了,你收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