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中共要為萬年執政打造下一代掌印幹部,須知本朝建政六十年,國璽已傳四代,自毛、鄧,到江、胡,「核心」的權威在遞減。以史為鑑,這和帝國皇朝以及豪門世家的退化規律完全脗合。如魯迅《風波》所寫:「總之現在的時世是不對了。何況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親七斤,又少了一斤,這真是一條顛簸不破的實例。」所以九斤老太得出結論:「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逆向淘汰定律不獨是本朝潛規則,而是一切極權政體「君權神授」的必然。猶記得鄧小平「天塌下來有胡趙頂着」的名言,奈何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夜黃袍加身卻是才德遠遜的江澤民。其後胡錦濤更見平庸,剛親政時的「科學發展觀」,原是與民更始的口號,轉眼間他已逾三分之二任期,依然竭澤而漁地年年「保八」,社會貧富愈加懸殊,環境破壞益發嚴重;最可嘆的是「土地自由流轉」的胡氏變法,意義非凡,如他自己定義乃為「里程碑」。孰料出不了中南海宮牆就已胎死腹中,現在誰還記得有這檔子事?小胡眼見已熬成老胡,雄心頓廢,他並非戀棧之人,剩下兩三年便只求守成,再不去想建功立業了。
拋卻口啣天憲的「隔代指定」,難道江朝沒有能人配當儲君嗎?論魄力論智商曾慶紅係出類拔萃者,偏是才有餘而德有虧,當初在權力縱橫捭闔中炮製「七上八下」的奇謀,逼退喬石等公,及至下屆換代,曾慶紅正好六十有八,十目所視之下,便怎也留不住了。
現在輪到胡錦濤為立嗣而煩惱,團派庸才過剩,幹才稀缺,這是滿朝官宦心照不宣的事實。譬如劉延東,我見過她不只一次,她應是個好人,卻從無獨當一面的歷練與才具,連團中央大小事務都是一個叫宋德福的人去做,此人兩年前不幸「過勞死」,年僅六十一。記得拿下陳良宇之後曾傳要派劉延東到滬上主政,我已深表懷疑,她有這能力嗎?沒想到她連接都不敢接,想來也是,她只合適在中心舞台跑龍套當點綴,直到光榮離休。
團派真的如此不濟?非也。有一個能人叫張煒,他曾是北大學生會主席,畢業時校黨委要他留校當團委書記,他卻要下基層,於是李克強便留校當團委書記。張煒為經濟學俊彥,更兼品格正直,才幹過人,北大師生早就預言他為未來國家總理。胡啟立也慧眼識英豪,讓張煒任天津市團委書記和掌管天津經濟開發區,並獲胡耀邦、趙紫陽、萬里器重。孰料六四時他憤然寫信辭職,這顆政壇之星從此逸出既定軌道,飛向「外層空間」──英國劍橋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說不定溫總遭鞋襲時他就在聽眾席間,並由此增設「大陸製鞋業與國家安全」的研究課題。
按說太子黨的人才基因要比團派好,但逆向淘汰定律照樣適用。薄熙來有欠德行,卻有本事,近日重慶嚴厲「打黑」,市民稱道。然而無論薄熙來怎樣出彩,亦無望重返權力中心了。這部日趨老化的專制母機,再也容納不了有稜角有鋒芒的幹才。所謂「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尺子量度出來的就是習近平,他既往政績無甚建樹,也決無可詬病之處,真是天造地設的儲君。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