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諮詢施政報告閉門會議上,曾蔭權對一群學者說,年底推出的政改方案,只會觸及二○一二、二○一七特首怎樣選舉,二○二○立法會普選方案如何,將留給下一屆政府,現屆政府沒有獲得授權,因此不能處理。
這種說法,曾蔭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過往在不同場合,也曾透露過類似訊息,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或不願相信而已。這與曾蔭權「任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終極普選方案」、「港人一齊玩鋪勁」的選舉承諾,有太大的落差了。由豪言壯語的亢奮,到縮頭烏龜的窩囊,很難相信,兩番話,都是同一個曾蔭權說的。
曾蔭權竟然公然違反競選承諾,但至今港人反應沒有預期般激烈。有分析認為,曾蔭權只是故技重施,先大大降低市民的期望,只要二○一二方案稍稍超過預期,市民就會收貨。
這種感覺良好的分析,只是自我催眠。曾蔭權今次未必是「期望管理」,而是實話實說,而且有迹可尋。
翻查二○○七年底人大常委的「決定」,除了否決二○一二雙普選,規定了立法會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的比例,分組點票的機制維持不變外,還首次提到二○一七年「行政長官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行政長官普選產生以後,「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讀遍整個佶屈聱牙文法不通的「決定」,都找不到二○二○這個年份,只是後來有關官員口頭加上去,二○二○立法會是否普選,隨時可以翻臉如翻書,賴賬不認人。更要注意的是,「決定」的措詞充滿彈性,例如:行政長官在甚麼時候可以向人大常委提交修改兩個選舉辦法的報告呢?「在行政長官實行普選前的適當時候」,「在立法會實行普選前的適當時候」。何時才算是「適當時候」?只由阿爺說了算。可見,早在二○○七年底,人大常委的「決定」,已將曾蔭權可以主動提出「終極普選方案」的資格徹底剝奪。
有人擔心二○一二的政改方案不夠民主,醞釀強烈抗議。不用擔心了,如果二○一七、二○二○的選舉,根本就是假普選,那麼二○一二的方案,可以民主到哪裏去?
不少本地精英已經揣摩着主子的心意,推出花款繁多安全超標的選舉方案了,例如特首提名要得到港區人大政協首肯,才由市民一人一票選出,又例如功能組別繼續保留,候選人由有關團體提名,再由港人普選產生,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總之,只要功能組別千秋萬載,分組點票就可萬古常青。這些偽普選的終極方案,今天就赤裸裸的拿出來見人,不怕港人鬧翻天嗎?惟有隱隱晦晦,先過二○一二這關,造成既定事實。到二○一七、二○二○,時間一拖形勢有變,爭取普選的意志土崩瓦解,就可為所欲為。
爭取普選,終站不在二○一七,也不在二○二○,與中國整體政治開放或收緊的形勢有關,還要花上幾代人的精力和時間,香港人準備好了嗎?
文: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