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el和擁有超人、蝙蝠俠的DCComics,是美國超級英雄漫畫兩大總部。Marvel在成立70周年之際,收到迪士尼重金收購這份大禮,並非僥倖,其實該公司像旗下超級英雄那樣,經歷起落盛衰,自強不息,才可屹立不倒。
美國隊長打納粹黨受歡迎
Marvel在1939年大蕭條末年誕生,亦是迪士尼經典卡通長片《雪姑七友》公映的翌年。紐約廉價小說雜誌出版人戈德曼(MartinGoodman),當時見超人和蝙蝠俠漫畫熱賣,於是出版Marvel漫畫雜誌,早期最受歡迎角色是打納粹黨的美國隊長。
二戰結束後,正邪分明的超級英雄開始失寵,Marvel改為主力出版西部牛仔、搞笑和愛情漫畫。令超級英雄東山再起的人,是由辦公室助理晉身編劇及至總編輯的史丹李。他1960年代與畫師柯比(JackKirby)和迪特科(SteveDitko),先後創作了神奇四俠、蜘蛛俠、變種特攻和變形俠醫等經典角色。
跟超人和蝙蝠俠不同,史丹李創作的超級英雄,背景設定在紐約等現實時空,也經常混入時事題材。英雄們也脫離完美樣辦,像蜘蛛俠充滿「宅男」苦惱,變形俠醫在溫柔和暴烈的雙重性格中掙扎令讀者有共鳴感,亦有一種反權威的快感,促使Marvel漫畫銷量節節上升,1970和80年代聲勢蓋過DCComics。
由於讀者源源流失到電影和其他媒體,Marvel單靠賣漫畫賺錢,靠漫畫收藏家支撐市場,成為致命傷,1996年要申請破產保護,最後落入玩貝公司老闆珀爾馬特手上,出任Marvel行政總裁。
珀爾馬特令Marvel起死回生之道,就是將超級英雄逐一搬上銀幕,藉此開拓電玩和其他商品商機。近年電腦圖像特技成熟,無論造型、背景和打鬥效果,都可符合漫畫讀者的想像,令超級英雄電影叫好又叫座,《蜘蛛俠》三部電影,全球票房收入超過20億美元(156億港元),其他Marvel角色亦排隊拍電影令Marvel變成金磚王國。不過論集資、市場推廣和宣傳,始終迪士尼最在行,蜘蛛俠投入米奇老鼠懷抱,可能帶來新協同效益。
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