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連續第三日出現豬流感死亡個案。死者為50歲肥胖男子,為本港首名肥胖人士感染豬流感後死亡的個案。本港約四成人口過重或肥胖,有傳染病醫生指出,肥胖為豬流感死亡的高危因素,治療一般較為困難,呼籲他們如果出現流感症狀應該盡快求醫。
該名50歲男患者為本港第七宗豬流感死亡個案。他上月14日發病,17日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醫後入住隔離病房,18日確診豬流感並服用特敏福及抗生素,翌日病情惡化轉送深切治療部,需要儀器幫助呼吸,昨晚病逝。他的體重指數(BMI)逾30,屬於肥胖,除此並無其他長期病患。
54%男士過重或肥胖
衞生署去年的數據顯示,本港分別有54%男士及26.7%女士過重或肥胖。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7月的報告指出,密芝根州10名接受深切治療的豬流感危殆個案中,9人肥胖,其中7人更屬超級肥胖,即體重密度指數逾40。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引述上述報告稱,肥人服用特敏福一般成人劑量未必足夠,可能須把份量加倍,治療過程中可能因此導致病情惡化;肺炎個案必須呼吸暢順,肺部才能復原,但肥人可能因呼吸較吃力令病情惡化,可能須輸氧或輔助呼吸。他提醒肥人特別注意個人衞生,「家減肥都減唔切,惟有預防感染,一有病徵就要快快睇醫生。」
本港昨日新增328宗豬流感個案,累積12,135宗。沙田大會堂一名文化工作助理員也確診。本報連日接獲多名市民投訴稱,到公立醫院流感指定診所求診時,沒有獲安排檢驗豬流感或處方特敏福,質疑港府公佈的確診人數只屬冰山一角。
確診數字難反映實況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現時流感個案太多,指定流感診所無法逐一為病人測試或處方特敏福,因此每天公佈的確診數字已不能反映實況。多名醫生向他反映難以完全滿足病人訴求。他批評港府與市民溝通不足,導致公眾未能掌握疫情並對醫院期望有落差。他認為港府每天公佈確診數字已無甚意義,反而應詳細說明防疫方向及化驗政策,並把化驗資源集中在高危人士及有嚴重併發症的流感個案。
此外,本港昨日新增一宗甲型流感H3死亡及兩宗危殆個案。死者為92歲男子,上月5日入住聯合醫院,七日後病逝,昨日才確診。兩名危殆個案分別為75及73歲男士,分別在聯合醫院及東區醫院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