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日本民主黨變不了天 - 盧峯

探針:日本民主黨變不了天 - 盧峯

若果中國封建社會真的像金觀濤、劉青峰所說那樣存在一個「超穩定結構」,令中國長期停滯,走不出皇朝盛衰循環,那日本二次大戰後同樣存在一個「超穩定結構」,令日本的改革寸步難行。日本這個「超穩定結構」包括三個重大的支柱。其一是由自民黨、官僚、財閥組成的管治集團;其二是日美軍事政治同盟;其三是潑水不進的大和民族堡壘。
在冷戰及工業化年代,這三條支柱確保日本有一個穩定的外部內在環境,不用付出龐大的軍費,不用自行發展核保護傘,沒有政權更替產生的不穩定,可以放心作長期工業及基礎投資,可以讓日本人盡享經濟成長的好處,不用跟新移民或其他人分享……。
但隨着日本作為世界主要工廠的時代過去,隨着金融及服務業等非工業部門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隨着冷戰結束,三條支柱已變成綑縛日本改革求變的三條枷鎖。長期壟斷經濟決策及發展的自民黨、財經官僚、經團連及大企業根本找不出泡沫爆破、工業高增長不再之後的出路,他們懂得的是大灑金錢及保護財團、地方企業的既得利益。結果,日本經濟規模從九六年開始就停滯不前,去年的經濟體積居然跟十二年前差不多;政府財政赤字卻超過五萬億美元,是發達國家中最龐大的。

嚴拒新移民的大和民族堡壘當然有助日本人享盡幾十年成長的好處,當然有助保護日本的傳統文化及社會結構。但在全球化年代,在全球競爭多元人才的年代,這種閉關拒移民的做法其實在削弱日本的整體競爭力。更嚴重的是,日本出生率持續下降,再加上嚴限移民,日本人口已開始出現負增長的困境及加速老化的困境,令經濟增長更缺乏動力。
在外交方面,一面倒靠攏美國的舊政策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少,並逐漸成為日本開拓國際空間,重建國際地位的限制。試想想當亞洲國家以至其他國家都把日本視為美國的附庸,把日本視為美國利益服務的Trojanhorse時,日本要重訂跟外國的政治關係根本不可能,日本要在國際事務上有自己的聲音根本不可能。
今次日本選民把自民黨趕下台,改由民主黨執政。有些分析家認為日本已變天,認為日本料有一番新氣象。但這只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民主黨中有不少人本來是自民黨的成員,他們的政治、經濟理念跟自民黨相距不遠,民主黨上台執政後也未必能打破自民黨、官僚、財團多年凝聚的舊思維,更不要說改變大和民族堡壘及日美同盟這兩大枷鎖了。
換言之,即使民主黨上台,令日本長期停滯的超穩定結構仍難以改變。
文: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