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置地走過 120年中環流金歲月

專題報道:置地走過 120年中環流金歲月

中環是香港的政治及商業重地,也是權力中心。成立120周年的置地公司,在中環擁有500萬呎土地,包括寫字樓、酒店及商場用地,兩成甲級寫字樓用地也屬置地所有。中環地王百多年來不斷發展商廈物業,要感受它的中環脈搏,要從天橋說起。 記者:冼麗婷

正在置地旗下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舉行的「流金歲月百年變遷.中環展覽」,展出逾180張中區百多年發展的照片,包括著名商廈的變遷。當中看到建於1965年的中環第一條天橋,它接連了當時落成的太子大廈及文華酒店,隨後數十年發展至今,中環人已可透過天橋網絡,走到置地廣場、遮打大廈和歷山大廈等重要寫字樓。現時用天橋從國際金融中心走到渣打銀行大廈,只需約十分鐘。

2009年
現時皇后大道中向東望,車水馬龍。

2009年
中環地王、置地公司成立120周年了,今時今日的置地廣場是中環地標。

「走在中環 感覺活力」

重要的大廈,也有重要的人,這是它有趣的地方。置地公司執行董事周明祖說:「我從交易廣場辦公室走到置地,永遠會遇到朋友,有時要停下20次跟人打招呼。」各國駐港領事、政府要員、律師、會計師以及各式財金顧問,都是天橋上流通的中環精英。
1889年吉席.保羅遮打與怡和洋行大班詹士.莊士頓.凱瑟克共同創立置地公司,百多年後、第五代凱瑟克家族成員兼怡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艾特.凱瑟克(AdamKeswick)也是中環上班族,心裏的中環生活是充滿刺激的,「走在中環,感覺人的活力,他們每天都在創造財富。」除了工作,他既享受周五夜文華東方酒店酒吧的聚會,旗下物業太子大廈頂樓的高級餐廳Sevva,也是他的心頭好,「以位置及景觀來看,它堪稱世界第三大酒吧餐廳。」
48歲的置地公司總裁彭耀佳自小已出入中環。父親經營織造廠,六十年代,不時帶他到置地的告羅士打酒店吃下午茶,「小孩子的心態,覺得酒店很豪華,最愛吃公司三文治,當時不容易吃到。」

戰前
戰後皇后大道中向東望,已是一片繁華。

置地總裁自小學嘆茶

文華酒店的英式下午茶、英國鬆餅,「放在幾層銀盤上的下午茶」,他小孩時代已經開始享受,至今依然與太太及子女繼續「文華下午茶」。在置地廣場裏入選米芝蓮三星的法國餐廳Robuchon,以及源自倫敦的著名日本餐廳Nobu,和交易廣場裏的中餐廳翠玉軒,也是他心目中的好享受。

連接太子大廈(左)和文華東方酒店(右)的行人天橋是中環第一條行人天橋。

置地中環發展里程碑

1841年 英軍正式宣稱接管香港

1842年 中環街市啟用

1880年代 中期 德輔道海旁、畢打街及皇后大道中開通

1888年 山頂纜車啟用

1889年 置地公司成立,政府批出香港首個填海計劃

1898年 置地在填海區建成新東方行,即現今的友邦金融中心

1904年 亞歷山打行(歷山大廈前身)開幕,郵政總局及舊天星碼頭等相繼落成

1965年 連接文華東方酒店和太子大廈的行人天橋落成,成為中環第一條行人天橋

1993年 中環連接半山的行人扶手電梯開放

資料來源:置地公司